
谴责质问。 海上闲人 《上海罢市实录》卷下:“以该米店之毫无心肝,羣向詰质,并令将米如数追回。”
“诘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é zhì,其核心含义为谴责质问。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该词由“诘”(质问、追问)和“质”(品质、本质)组成,指通过严厉的质问或批评,揭露对方的不足或错误,以推动改进或揭示真相。例如,在商业纠纷中,若商家行为失当,可能引发公众的“诘质”。
用法与例句
根据权威例句(来自《上海罢市实录》),当米店因缺乏诚信被群众谴责时,描述为:“羣向詰质,并令将米如数追回。”。这表明“诘质”常用于群体对不公行为的集体质问。
延伸理解
该词隐含对道德或能力层面的质疑,需结合具体语境使用,如法律、道德争议等场景。例如,媒体对公共事件的调查报道,可能包含对责任方的“诘质”。
注意区分
避免与“诘问”(单纯追问)混淆。“诘质”更强调带有谴责性质的质问,且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词典类来源(如、4)中的例句和用法分析。
《诘质》是一个由“诘”和“质”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下面将对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说明。
诘质指的是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探求和质问的行为。它强调对于事物本质的剖析和追问,并试图揭示其中的真相。
诘(jié)的部首是讠,笔画数为6。
质(zhì)的部首是贝,笔画数为8。
诘质这个词的来源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的“诘质”程序。在古代,诘质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和调查,以确认其罪行的一种程序。
诘质的繁体字为詰質。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诘质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诘”在古代写作“詰”、“抉”,而“质”写作“質”。
1. 他经过深入思考,对问题的诘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在辩论中,他诘质对方的观点,一一驳斥。
诘质的常见组词:诘问、质疑、剖析。
诘质的近义词:审判、追问、探究。
诘质的反义词:默认、混淆、回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