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遗大投艰的意思、遗大投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遗大投艰的解释

谓赋予重大艰难之任。《书·大诰》:“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 孔 传:“我 周 家为天下役事,遗我甚大,投此艰难于我身。” 宋 俞文豹 《清夜录》:“遗大投艰,孰念敷宁之计;任重致远,实维弘毅之贤。” 清 钱谦益 《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策问一》:“窃以谓我皇上冲年践阼,二后在天,遗大投艰,正閔予访落之日,而东方小丑,作孽于 白山 、 黑水 之间。” 易宗夔 《新世说·排调》:“遗大投艰,固非常人所能,然亦未可概期之贤者也。” 明 海瑞 《赠廖锦台膺首荐序》:“ 锦臺 不变塞於今日之官矣,不变於既闲且逸,人不深责之官,变之於遗艰投大、人所属心之日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遗大投艰”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成语,出自《尚书·大诰》:“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其本义指上天将重大、艰巨的责任托付给特定对象。该成语在历代典籍中多用于形容君王或能臣肩负重任的语境,例如明代王廷相在《慎言》中写道:“斯理也,遗大投艰,非圣人莫能胜之。”

从构词角度分析,“遗”为遗留、赋予之意,“大”指代重大事务,“投”含交付、委任之义,“艰”则强调任务的艰难属性。四字组合后,整体传递出“以非凡能力承担艰巨使命”的语义,常用于褒扬人物在危难之际的担当精神。例如清代诗人黄遵宪在《三哀诗》中以此形容忠臣力挽狂澜的气魄。

该成语的现代用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作为历史典故强调责任担当,常见于政论文章;其二,在文学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时,用作刻画英雄品格的修辞手法。其近义词包括“任重道远”“临危受命”,反义词则有“避重就轻”“敷衍塞责”等。

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
  3.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遗大投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yí dà tóu jiān,其核心含义是赋予或承担重大而艰难的任务。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解释


二、出处与演变


三、用法与例句


四、常见误解澄清

部分解释(如、3)将“遗”误读为“遗弃”,认为成语有“放弃大事而自寻烦恼”之意。但结合《尚书》原文及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其本义为主动承担而非逃避责任()。


五、近义词与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参考《尚书》原文或茅盾文学作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不可避免倡诺常星朝更夕改宸文重根冲邈大谬登鹳雀楼蝶戏订亲洞黎兜箩遁变遁心顿杨凡家飞念肺石风清风闻论事丰业鸿塞黄碘浣衣回环荚果借调竭忠紧忙姬媵积众骏气瞌睡虫况且枯根类告冒上谋术碾磙子忸怩作态瓯臾抛锚请退三邻摄论宗省分使刁首航兽炎肃啓探钩跳加官推致娃娃生瞎鬼儿限难消遣小使臣玺剑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