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卫灵公》:“ 子 曰:‘……君子哉 蘧迫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后因以“仕道”谓身逢治世则出仕,不苟求功名富贵。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仕道固应惭 孔 、 孟 ,扶颠未可责 由 、 求 ;渐谋田舍犹怀禄,未脱风涛且傍洲。”
“仕道”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的词语,其含义与古代士人的处世原则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仕道”指士人根据国家政治状况决定是否出仕的准则,具体表现为:
出自《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对蘧伯玉的评价:“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后经宋代苏轼在《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中引用,强化了该词的文学内涵。
苏轼曾以自谦口吻写道:“仕道固应惭孔、孟”, 表达即使圣贤在复杂政局中践行仕道也非易事,侧面反映该准则的现实实践难度。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论语》原典、汉典释义及苏轼诗文用例,完整文献可参考相关古籍注疏。
仕道(shì dào)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仕”是指从事官僚职务,做官的意思;“道”是指道德、修养、规范的意思。
“仕”字的部首是亻(人旁),总共有五笔;“道”字的部首是辶(辵旁),总共有12笔。
“仕道”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句话:“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做官任职时,要以良好的学识和修养为基础。古代繁体字“仕道”的写法与现代简化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书法中,写“仕”字时会将右边的“人”字旁写成“从”字旁,而“道”字会将旁边的“辶”字写得更加曲折,形状比现代的“道”更复杂。
1. 他凭借过硬的仕道,得到了晋升的机会。
2. 做官之路注重的不仅是仕道,还有品德。
组词:修仕、仕绅、行仕、仕途。
近义词:官道、行政、政务。
反义词:武道、修行、魔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