醪俎的意思、醪俎的详细解释
醪俎的解释
指酒肉祭品。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湘 设席感动,置醪俎再拜以奠。”一本作“ 醪酒 ”。
词语分解
- 醪的解释 醪 á 浊酒。 〔醪糟儿( 〔醪醴〕中药剂型之一,即药酒。 醇酒。乷 )〕江米酒。 笔画数:; 部首:酉; 笔顺编号:
- 俎的解释 俎 ǔ 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祭祀,崇奉)。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俎(刀和砧板)。 姓。 笔画数:; 部首:人;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醪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的祭祀礼仪密切相关。根据权威汉语词典的释义,该词可解析如下:
-
字义构成与基本含义:
- 醪 (láo):本义指未经过滤、带有酒糟的浊酒,后泛指酒类。《说文解字》释为“汁滓酒也”。在祭祀语境中,“醪”特指用于献祭的酒。
- 俎 (zǔ):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用来盛放牲体(如牛、羊、猪)的礼器,形状多为长方形,有四足。也指切肉用的砧板。
- 醪俎:组合起来,“醪俎”指古代祭祀时盛放酒和牲肉的礼器。它代表了祭祀活动中供奉给神灵或祖先的两种重要祭品——酒和肉(牲体),是祭祀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器具组合。其核心含义在于指代用于盛放酒类祭品和牲体祭品的礼器。
-
引申与象征意义:
- 由于“醪俎”直接关联到最核心的祭品(酒与肉牲),它在文献中常被用来象征整个祭祀活动或祭祀礼仪本身。例如,在描述祭祀场面庄严肃穆或强调遵循古礼时,可能会提到“陈醪俎”或“奉醪俎”。
- 它也代表了对神灵或祖先的供奉与敬意。
-
典籍用例佐证:
- 虽然“醪俎”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但在古代文献,尤其是描述祭祀、礼仪的典籍中可见。例如,《诗经》等经典中虽未必直接出现“醪俎”一词,但其中描述的祭祀场景(如“清酒既载,骍牡既备”)正是“醪俎”所承载内容的体现。后世文献在追述古礼时,会使用此词。
-
现代认知:
- 在现代汉语中,“醪俎”已基本不再使用,属于典型的古语词。理解它主要依靠对“醪”和“俎”两个单字古义的掌握,以及对古代祭祀文化的了解。它在现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特别是涉及礼仪、祭祀的文本时。
权威来源参考依据:
- 该释义综合参考了《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对“醪”和“俎”的详细解释及其在复合词中的运用。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释义最权威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广泛收录古今词汇并提供详实书证。
- 释义亦参照了《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相关辞书对祭祀礼器及祭品名称的考释。商务印书馆作为历史悠久的权威出版机构,其辞书编纂严谨,学术性强。
- 对祭祀文化背景的理解,则依据了《周礼》、《仪礼》等记载古代礼仪制度的经典文献及其权威注疏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醪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áo zǔ,由“醪”(浊酒)和“俎”(祭祀礼器)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祭祀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
- 基本含义:指酒肉祭品,特指祭祀时供奉的酒与肉类食物。
- 单字解析:
- 醪(láo):本义为未过滤的浊酒,引申为酒类祭品。
- 俎(zǔ):古代祭祀时盛放祭品的礼器,多用于放置肉类。
2.出处与用法
- 文献例证:宋代文莹《玉壶清话》卷十记载:“湘设席感动,置醪俎再拜以奠。”,描述祭祀时摆放酒肉祭品的场景。
- 语境:多用于描述传统祭祀仪式中的供奉行为,强调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意。
3.结构与延伸
- 构词特点:二字均为左右结构,属于偏正式合成词,通过“醪”与“俎”的搭配,直接体现祭品内容与承载器具的关系。
- 现代应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或相关研究。
“醪俎”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专有词汇,体现了酒与肉作为祭品的传统形式。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背景或具体用例,可参考《玉壶清话》等宋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卿碍上碍下百端白粳标点步打球步趋不转头仓府猖獗尘壒赤兔饬脩出入生死打更典卖雕幰剟剽夺转二次能源二耀阁标归饷聒厅还轩疾力竟然进规极往知来寄幸脊柱麇包沮弃恪慎流类楼季伦彝马下卒面神经滂濞袍笏登场佩马喷撒辟翕请启秦原区盖三车客三鬃神诀食少事繁似若塘泥桃康腾骞梯路通天牢望望晤聚蟏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