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报复的意思、报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报复的解释

[revenge] 报积怨、愤恨的行为或实例

图谋报复

详细解释

(1).酬报;报答。《汉书·朱买臣传》:“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復焉。”《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湌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復。”

(2).指报积怨、愤恨。 巴金 《家·十版代序》:“我更不愿意把小说作为报复的武器来攻击私人。” 田汉 《获虎之夜》:“ 易四聋子 知道母老虎一定要报复的。”

(3).答复;应对。《北史·萧宝夤传》:“门庭宾客若市,而书记相寻, 寳夤 接对报復,不失其理。”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布衣有事或数謁见在位者,在位者相报復甚希。”

(4).犹报应。《北齐书·孝昭帝纪论》:“岂幽显之间,实有报復,将 齐 之基宇止在于斯,帝欲大之,天不许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贾廉访 昔年设心拐去的东西,到此仍还与 商 家用度了。这是羹里来饭里去,天理报復之常。”《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人都道是舅太太怜恤孤女的一片心肠;我只道这正是上天报復孝女的一番因果。”

(5).禀报;报知。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第四折:“令人报復去,道有 陈婆婆 同四个状元来了也。”《水浒传》第三九回:“正值知府退堂在衙内,使人入去报復,多样时, 蔡九知府 遣人出来邀请。”

(6).往复。 南朝 陈 徐陵 《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终斯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迴环,犹阴阳之报復。”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报复”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对批评、伤害自己利益的人采取反击行为,通常带有以同等或更激烈方式回应对方恶意的特征。现代汉语中多指因不满而进行的打击性回应,如“报复情绪”“打击报复”等表述。

二、词源与演变

  1. 古义溯源
    最早见于《汉书·朱买臣传》:“皆报复焉”,此处指对施恩者的酬报,包含“报恩”与“报仇”双重含义。
  2. 词义扩展
    明清时期逐渐侧重“复仇”含义,如《二刻拍案惊奇》中“天理报复”的报应概念,现代则完全聚焦于对负面行为的反击。

三、语义特征

四、使用场景

  1. 人际冲突:如田汉《获虎之夜》中“母老虎的报复”描写个人恩怨。
  2. 国际政治:如“伊朗报复行为牵涉美国”体现国家层面的对抗。
  3. 心理机制:心理学指通过发泄不满获得“罪恶快感”的心理过程()。

五、延伸辨析

需注意与“回报”的区别:后者可指中性或积极的反馈,而“报复”特指消极对抗。如《北史》中“接对报复”属古语中的中性应对,现代已无此用法。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等来源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报复

报复是指针对受到伤害或冒犯的个人或集体采取行动来寻求报复的行为。这个词可以从部分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几个方面来进行解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报复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表示与言有关的意义。它的拆分笔画是10画。

来源和繁体

报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最早出现在《汉书·文帝纪》中。它的繁体字为報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报复的写法有些不同。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将报写作「報」,复写作「復」,形状与现代简化字有所差异。

例句

他对我的恶意行为感到愤怒,于是决定报复我。

组词

相关的词语有复仇、报仇、报应、报恩等。

近义词

近义词有报仇、复仇、报复性等。

反义词

反义词是宽容、谅解、宽宏大量等。

别人正在浏览...

炳若观火茶荈禅河池子筹商圌廪辞尊居卑丹晖耵聍洞冥草动转封官许原蜂窝风月赶闲高视阔步宫众寡淡广播站贵正好马不吃回头草桁架后敍花城皇枝华丝葛洄冱假对假寝九邱诳赏辣丝丝烈缺利国监例子密斯暮去朝来南昌朒朓旆旍钳勒乾鲜情恨清净无为倾栗穷虏期属萐脯上方搧箱俗不可医鼗铎土德土蝼唾吐文格详静相胥洗兵牧马西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