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祷的意思、申祷的详细解释
申祷的解释
再次祷祝。《左传·成公十六年》:“ 苗賁皇 徇曰:‘蒐乘、补卒,秣马、利兵,脩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復战!’” 杨伯峻 注:“申祷,再次祈祷求胜。”
词语分解
- 申的解释 申 ē 地支的第九位,属猴。 用于记时: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 陈述,说明:申述。申斥。申辩。申冤。三令五申。申请。申报。 重复,一再:“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 姓。 笔画
- 祷的解释 祷 (禱) ǎ 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求福:祷文。祷告。祷念。祈祷。 祝愿,敬辞:为祷;至祷;是祷(上面三个词常用在书信结尾,表示请求或期望)。盼祷。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申祷”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释义
- 词义:指“再次祷祝”,即重复进行祈祷或祈求()。
- 语境:常用于战争、祭祀等严肃场合,表达对某种结果的强烈期待或敬畏。
2.字义分解
- 申:古义中可表“重复、再次”,如《左传》中“申之以盟誓”即此意;亦有“陈述、申明”之义()。
- 祷:指向神明或超自然力量祈求,如“祷告”“祷祝”()。
3.出处与例句
- 经典文献:出自《左传·成公十六年》中战争场景的记载:“蒐乘、补卒,秣马、利兵,脩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复战!”()。
- 注释: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明确解释为“再次祈祷求胜”()。
4.使用场景
- 历史背景:多用于军事或祭祀活动前的仪式性行为,体现古人对神明庇佑的重视()。
- 现代延伸:也可比喻在困境中反复寻求希望或帮助,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申祷”以简练的古汉语形式,浓缩了古代社会对神明信仰和仪式重复性的双重表达,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再次祈祷”展开。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原文及权威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申祷的意思
申祷(shēn dǎo)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向神明祈求保佑或者祈祷。这个词通常用于宗教仪式或个人的宗教信仰活动中。通过向神明申请或者请求,人们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和加持。
拆分部首和笔画
申祷的拆分部首是田(tián)和示(shì),其中田是上部部首,示是左部部首。根据田的笔画数(4画)和示的笔画数(5画),加总得到申祷的总笔画数是9画。
来源和繁体
申祷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古代人们对于神明的敬畏和崇拜促使他们通过祷告来表达自己的虔诚和希望。在繁体字中,申祷被写作「申禱」。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申祷”这个词的部分偏旁的顺序是相反的。以《康熙字典》为例,其写法为「祷申」,与现代的书写顺序相反。
例句
1. 在寺庙里,大家齐声高唱,申祷着丰收和平安。
2.他每天早晚都会在家里的小祭坛上进行申祷仪式。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申请、申述、祷告、祷词。
近义词:祈求、祈祷、祷求、恳求。
反义词:放弃、拒绝、抛弃、厌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