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式遏的意思、式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式遏的解释

(1).《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无俾民忧。” 郑玄 笺:“式,用;遏,止也。”后以“式遏”为:遏制;制止。《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臣等备位,不能匡救祸乱,式遏姦逆,奉令震悚,肝心悼慄。”《梁书·王茂传》:“ 茂 以不能式遏姦盗,自表解职,优詔不许。” 宋 司马光 《言程戡第二札子》:“ 赵谅祚 数违旧制,易姓建官,妄有邀求,不遵朝命, 戡 不能式遏,而容纳其使。”

(2).防卫;抵御。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尹生 委衿带之职,违式遏之任,而 有周 不罪之以不忠。”《周书·梁昕传》:“寻又移镇 阎韩 。式遏边垒,甚著诚信。”《隋书·达奚长儒传》:“ 长儒 受任北鄙,式遏贼寇,所部之内,少将百倍。” 唐 李德裕 《牛僧孺等奉敕公卿集议其中有未尽处须更令分析谨连如前》:“又近者 回鶻 攻劫 云州 ,渐入内地,节级城守,莫能式遏。亦未见邻近堡栅首尾救援者。” 明 杨慎 《大中丞百川张公招饮静居寺十四韵》:“晏粲倚 文翁 ,式遏怀 葛亮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式遏"是源自上古汉语的复合动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式遏寇虐",其核心语义为制止、遏止,具有鲜明的典仪色彩。该词由两个语素构成:"式"为文言助词,表郑重劝诫语气;"遏"本义为阻止,《说文解字》释作"止也"。组合后形成军政文书中的程式化表达,特指以国家强制力制止暴乱行为。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晋书·刘琨传》载"欲以式遏奸暴"的奏议,展现其作为官方行政术语的规范用法。唐宋时期词义发生泛化,《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将"式遏"引申为"防御边境"的军事策略。明清之际该词逐渐退出日常语用,转为典章制度中的仪式化表述。

现代汉语语境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标注为历史词语,建议在涉及古代文献解读时保持原典释义。需要注意的是,在引用该词时应严格区分古今异义,避免与"遏制""遏止"等现代近义词混淆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式遏”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文献来源总结如下:

1.基本含义与出处

2.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3.词义演变

4.构词解析

5.现代应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遏”的单字释义或文献例证,可参考《尔雅》《抱朴子》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骜骜百川灌河百年谐老百折不摧标情夺趣鄙佞趁旨绰约多姿大觉牴牾低银黩烦恶状罚觥管城子鹳鹅贯统闺奁魂销目断借东风冀方稽较纪游郡郭慷惋略寝楼舡蟊食毛猪萌隶脑额内当家内帘炮弹青铁秋狝确苦忍恶如坐针氊散耍省録市廛使典屎壳郎书田崧生岳降讨惹厌天路跳火坑廷折童牛透串驮家惋骇玮器稳稳沉沉嫌犯乡进士西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