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勘灾的意思、勘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勘灾的解释

清 制,地方发生灾情,由督抚委派官员勘定受灾程度,六成以上的为成灾,五成以下的为不成灾。然后结报督抚,限期奏闻。夏灾限六月报完,秋灾限九月报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勘灾”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含义,主要在中国古代及近代的行政管理语境中使用。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1. 核查灾情:

    • “勘”指实地调查、核查、审验。在“勘灾”中,特指官方派人到受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核实。
    • 目的是确认灾害(如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等)发生的真实性、受灾的范围(哪些地区、哪些田亩)、受灾的程度(如农作物损失比例、房屋倒塌数量、人口伤亡情况等)。
  2. 评定灾等:

    • 在核查清楚灾情的基础上,“勘灾”的下一步是评定受灾的等级(灾等)。
    • 根据核查结果,将受灾田地或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十分灾”、“九分灾”直至“不成灾”等)。这个评定结果至关重要。
  3. 作为赈济依据:

    • 评定的灾等是后续政府实施蠲免(减免赋税)、缓征(延期征收赋税)以及发放赈济(钱、粮等救济物资)的直接依据。
    • 因此,“勘灾”是连接灾害发生与政府救灾行动的关键行政程序,旨在确保救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灾民得到有效救助。

总结定义: 勘灾指古代及近代中国官府在灾害发生后,派遣官员深入受灾地区,实地核查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包括范围、程度),并据此评定受灾等级,作为后续减免赋税和进行赈济救济依据的官方行政行为。

权威来源参考:

简言之,“勘灾”是传统中国荒政(救灾行政)中核实灾情、确定救济标准的关键环节。

网络扩展解释

“勘灾”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灾害发生后对灾情的调查与评估过程。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勘灾”指对灾害发生后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损失评估,以确定灾害性质、范围和影响程度。其核心目的是为后续救灾措施提供依据,例如减免赋税或发放赈济物资。


二、历史制度中的勘灾

  1. 清代勘灾机制

    • 地方发生灾情后,由督抚委派官员核查受灾程度,若损失达六成以上定为“成灾”,五成以下则为“不成灾”。
    • 上报时限严格:夏季灾害需在六月内完成勘报,秋季灾害则限九月内完成。
  2. 明代勘灾流程

    • 官员需核实受灾人户的姓名、田地面积、房屋及牲畜损失,并统计应征税粮数目,形成“勘疏”上报朝廷。
    • 此举既为救灾提供依据,也防止地方虚报灾情。

三、勘灾的流程与要求


四、意义与作用

勘灾不仅是灾害管理的关键环节,还体现了古代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通过科学评估灾情,既能合理调配资源,又能维护社会稳定。


五、现代延伸

虽然“勘灾”一词源于古代制度,但现代灾害评估仍延续了其核心理念,例如灾后损失统计、应急响应等,均需依赖精准的勘灾数据。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具体操作,(明清勘灾实例)及(明代机制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百代本出笨口拙舌辩覆缠齿羊陈雷持容臭弹垂直绿化答和盗根大头脑得亡敦美扼制逢凶赴阙共恪官牙红葩皇迫火架践运夹衫佳胜菨蒌禁财矜慈絶代钧轴珂伞堀强蜡红灵璧六丑流花流耀龙麝陆麦马店马坊麦芒目眩拟声词牛录额真朴硝强横轻縠豕喙收拊率土输赋四絶太常公堂下痛察察托灵腕足无虑无思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