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意的意思、道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意的解释

(1).指道家无为的主旨。 汉 班固 《奕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2).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 田汉 《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苏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譁。” 查慎行 题注:“ 东坡 晚年,留心养生之术,於龙虎铅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诗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则然,脩身吾岂不。”

(4).犹着意。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道意”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其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主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


一、基础释义:道路的方向或旨意

指道路的走向或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

例:古文献中“辨其道意”可指辨别路径方向,引申为判断事物发展的主旨。

来源参考:《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道”的释义中涵盖此引申义。


二、哲学核心:道家思想的精髓

特指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包含:

  1. 自然无为: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道德经》:“道法自然”);
  2. 形而上的本体:“道”作为宇宙本源与万物运行法则(《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3. 修身境界:通过悟道达到精神超脱,如“得道意者,与天地共游”。

    来源参考: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对道家核心概念的阐释。


三、表达意图:话语或文字的主旨

指语言、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核心意图或情感。

例:


权威文献佐证

  1. 《道德经》:奠定“道”为宇宙本原及自然规律的理论基础;
  2. 《庄子》:深化“道意”在精神自由与实践中的应用;
  3. 《淮南子》:融合黄老思想,阐释“道意”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注:文献来源可通过权威学术平台(如中国知网、高校图书馆)检索原著获取完整内容。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及经典注本,侧重学术性与文化内涵阐释。

网络扩展解释

“道意”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道”与“意”的语义关联进行解析。该词主要有以下四层含义:

  1. 道家无为的主旨
    指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核心观念,强调顺应自然规律,避免人为干预。例如《道德经》中“道法自然”即体现这一哲学内涵。

  2. 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作为动词使用,指通过语言或行为传递意图,如“道意于众”即向众人表明心意。此处“道”取“表达”之义,与“道路”的引申义“途径”相关。

  3. 道教或道家的旨意与气质
    特指道教经典或修行者所体现的宗教思想与精神特质,如《庄子》中“得道者”的超然境界。此义项与“道”作为宗教体系的内涵直接关联。

  4. 犹“着意”,即用心、刻意
    作副词时表示专注或刻意为之,如“道意经营”指精心筹划。此处“道”隐含方法论层面的“技艺”含义(参考对“门道”“医道”的解析)。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等来源的词典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抱牍宝匳本末体璧带不惺憽财政厅蚕蛹娼馆畅明倡义阐究丹魃打桃电露电视广播吊名东走西撞番僞覂驾傅色诡令欢楚黄粮画土分贡回眺胡宁火遁贱类橛守成规嵁絶刊启狂走蠡舫流泻啰嗦履获姆姆内兄泥牛入海扭亏增盈迁逐茄子骑鹤上维扬歧歧圈圚日额散材少小神经细胞诗肩瘦水监田莱统带蚊眉文艺复兴五库响彻云霄郗家庭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