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孝王的意思、孝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孝王的解释

古代帝王祭祀时对祖先的自称。《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孔颖达 疏:“内事宗庙是事亲,事亲宜言孝,故升阼阶祭庙则祝辞云:‘孝王某。’某,为天子名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孝王"是古代中国对诸侯王的一种尊称或谥号,由"孝"和"王"两个字组合而成,需分别理解其核心含义后再综合释义:

一、分字释义

  1. 孝 (xiào)

    • 核心含义:指子女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的伦理道德规范。《说文解字》释为"善事父母者"。其内涵包括:
      • 奉养:在物质上赡养父母,使其衣食无忧。
      • 尊敬:在态度和行为上对父母保持敬爱。
      • 顺从:遵从父母的合理教诲和意愿(注:古代更强调无条件顺从,现代则更注重在合理范围内的尊重)。
      • 承志:继承父母的志向和事业。
      • 祭祀:父母去世后,依礼安葬并按时祭祀追念。
    • 引申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儒家伦理的核心观念之一,被视为"百善之首",是维系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它不仅是个人品德,也被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如"以孝治天下")。
    • 来源参考: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传统权威字书,定义了"孝"的本义);《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对"孝"的内涵有系统阐述。
  2. 王 (wáng)

    • 核心含义:
      • 君主、最高统治者:指古代最高封建统治者,如夏商周的天子。秦汉以后,多指皇帝分封的同姓或异姓诸侯国的最高首领,拥有一定的封地和军政权力,地位在皇帝之下,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之上。
      • 爵位:是古代"王、公、侯、伯、子、男"五等或六等爵制中的最高等级(有时"皇帝"独立于爵位之外)。
    • 来源参考:许慎. 《说文解字》释"王"为"天下所归往也"。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对"王"作为爵位的释义。

二、"孝王"合解

三、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孝王"这一称号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家国同构"和"以孝治天下"的政治伦理观念。统治者认为,对父母的"孝"可以延伸为对君主的"忠",一个能在家庭中恪守孝道的人,也必然能忠于国家社稷。因此,将"孝"作为最高爵位拥有者(王)的谥号,具有重要的道德示范和政治象征意义,旨在强化社会伦理秩序和统治的合法性。

总结 "孝王"主要指中国古代被赐予谥号"孝"的诸侯王(偶指具有类似地位的皇帝),是对其一生恪守孝道、善事父母(或先帝)的德行给予的最高官方褒奖之一。它由"孝"(善事父母的核心伦理)和"王"(最高等级爵位)二字构成,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孝道与政治治理的紧密联系。

网络扩展解释

“孝王”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来源综合分析,主要存在两种解释:

一、礼仪性自称(主流解释) 根据记载,该词出自《礼记·曲礼下》,指古代帝王在祭祀祖先时的特定自称。具体表现为:

  1. 内事称孝王:主持宗庙祭祀时,帝王自称“孝王某”(“某”为帝王名),强调对祖先的孝道传承。
  2. 外事称嗣王:处理国家政务时则称“嗣王某”,突显政权继承的合法性。孔颖达注解指出,这种区分体现了“事亲以孝,治国以嗣”的礼制思想。

二、品德性描述(次要解释) 提到该词可形容孝顺之人,但此解释未见于高权威古籍文献,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引申用法,需谨慎对待。

补充说明:其他低权威性网页(如、4、6、7)内容均围绕第一种解释展开,未提供新依据。建议以《礼记》原始文献及权威注疏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氨基酸半吊子薄躬彪口吃力不讨好大冥稻云风路蚡缊釜鏂改涂高速钢管饭圭律寒局黄潦花纱布互为因果虎子狼孙价藩检较解束警惧精绝击托疚心疾首军産君子兰开步苦本朗烈傫如丧狗两翼柳八六礼媚寝绵薆幎目难不成僻淫铅刀切屑奇咳倾景上锁深涧深忧事畜失闪筮营四布私居缩地补天所如讨駡甜言美语痛煞煞吐食相彷辛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