繐裳的意思、繐裳的详细解释
繐裳的解释
用细而疏的麻布制成的丧服。《礼记·檀弓上》:“ 县子 曰:‘綌衰繐裳,非古也。’” 孔颖达 疏:“繐,布疏者。” 唐 刘禹锡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嫠也,繐裳髽首,有正家之道。”
词语分解
- 繐的解释 繐 ì 同“穗”②。 笔画数:; 部首:糹; 笔顺编号:
- 裳的解释 裳 á 〔裳裳〕光明。 古代指遮蔽 * 的衣裙。 裳 ɑ 〔衣裳〕衣服。 笔画数:; 部首:衣;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繐裳(suì cháng)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由“繐”和“裳”组成,特指一种用细麻布制成的丧服下衣。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分解
-
繐(suì)
- 本义:细而疏的麻布,多用于丧服。《说文解字·糸部》载:“繐,细疏布也。从糸,惠声。”
- 引申义:因材质轻疏,象征哀戚之情,故专用于丧礼服饰。
-
裳(cháng)
- 本义:古代下身穿的衣裙,男女皆服。《释名·释衣服》称:“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二、词义解析
繐裳即“用细麻布制成的丧服下裳”,其核心特征包括:
- 材质:由繐(细麻布)缝制,质地轻疏,体现丧礼的朴素庄重。
- 用途:属丧服系统,古代按亲疏关系分“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繐裳多用于较轻的丧服等级(如缌麻)。
- 象征:通过粗陋材质表达对逝者的哀思,符合儒家“丧致乎哀而止”的礼制思想。
三、文献例证
- 《楚辞·九章·思美人》
“解萹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繐。” 王逸注:“繐,佩帏也。”此处“繐”引申为佩饰,但可见其材质特性。
- 《仪礼·丧服》
记载丧服制度时,提及“繐衰”等类别,可佐证“繐”与丧礼的关联性。
四、文化内涵
繐裳是周代丧服礼制的具象化体现,反映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伦理观:
- 礼制规范:《礼记·檀弓》强调丧服需“称情而立文”,繐裳的轻疏材质契合对远亲或同僚的哀悼尺度。
- 社会等级:材质粗细区分亲疏,彰显宗法社会的层级秩序。
参考文献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刘熙《释名》,上海古籍出版社。
- 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
- 《仪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社纸质文献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繐裳”是古代丧服的一种,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定义与材质
繐裳指用细而稀疏的麻布制成的丧服,属于古代丧礼服饰的一种。其名称中的“繐”通“穗”,形容布料纹理如穗般细密但疏薄。
2.文献记载
- 《礼记·檀弓上》提到:“县子曰:‘綌衰繐裳,非古也。’”说明繐裳在周代已存在,但可能并非最古老的丧服形制。
- 唐代刘禹锡在《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中描述:“嫠也,繐裳髽首,有正家之道。”此处通过“繐裳”与“髽首”(丧髻)的搭配,体现守丧者的仪礼规范。
3.使用场景
繐裳多用于较轻的丧礼场合,与“綌衰”(粗葛布丧服)搭配,可能对应五服制度中较低等级的丧服。
4.异体与别称
“繐裳”亦写作“穗裳”,二者为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丧服制度,可参考《礼记》或相关礼制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结暗换谤弃颁历背兜才林查阅槎桎吹律触目崩心大熊猫的颅定银端午蹲班丰神绰约复下附援歌仔戏构想关门化凫鹄恭烜然绛简绞带界断结和惧悚窠子矿穴来踪去路醪糟林宗折巾流旧丽玉路弓露辋髦发名贤旼旼磨铅策蹇慕料潜寇七大洲青藓囚牛上朝扇伞盛饰识微知着四子书锁须恬淡题词望空鼃声温雅文证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