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蓍草与艾草。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老莱子》:“当时世乱,逃世耕於 蒙山 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牀,蓍艾为席。”
(2).耆艾。蓍,用同“ 耆 ”。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因以指老年。 唐 杨炯 《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言旋旧国,保兹蓍艾。”
“蓍艾”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两层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指蓍草与艾草两种植物,常见于古代文献描述生活场景。例如:
“蓍”通假“耆”,与“艾”组合表示年长者: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高士传》等古籍记载。
《蓍艾》是一个词语,它既可以指一种植物,也可以泛指与预测、祭祀相关的仪式和信仰。在中华文化中,蓍指一种古代用于卜筮的植物,而艾指一种传统的祭祀植物。
《蓍艾》的拆分部首是⺮和⺿。其中,⺮是植物部首,⺿是艾的部首。该词的总笔画数为18画。
《蓍艾》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卜筮和祭祀文化。蓍和艾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仪式植物,在祭祀和预测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个词语通过对应的汉字来表达这些传统文化的含义。
《蓍艾》这个词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蓍艾」。
古时候,「蓍艾」一词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同。
1. 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使用蓍艾来进行卜筮以预测未来。
2. 她准备了一束新鲜的蓍艾,以祭奠祖先。
1. 蓍杖:指使用蓍草制成的卜筮工具。
2. 艾草:指艾的一种品种,用于制作艾绒等。
3. 艾灸:一种中医疗法,使用艾绒燃烧熏烤身体特定部位。
蓍草、卜筮、祭祀
科学、现代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