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蓍草與艾草。 晉 皇甫谧 《高士傳·老萊子》:“當時世亂,逃世耕於 蒙山 之陽,莞葭為牆,蓬蒿為室,枝木為牀,蓍艾為席。”
(2).耆艾。蓍,用同“ 耆 ”。古稱六十歲為耆,五十歲為艾。因以指老年。 唐 楊炯 《常州刺史伯父東平楊公墓志銘》:“言旋舊國,保茲蓍艾。”
“蓍艾”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指蓍草與艾草兩種植物,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生活場景。例如:
“蓍”通假“耆”,與“艾”組合表示年長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高士傳》等古籍記載。
《蓍艾》是一個詞語,它既可以指一種植物,也可以泛指與預測、祭祀相關的儀式和信仰。在中華文化中,蓍指一種古代用于蔔筮的植物,而艾指一種傳統的祭祀植物。
《蓍艾》的拆分部首是⺮和⺿。其中,⺮是植物部首,⺿是艾的部首。該詞的總筆畫數為18畫。
《蓍艾》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蔔筮和祭祀文化。蓍和艾都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儀式植物,在祭祀和預測儀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這個詞語通過對應的漢字來表達這些傳統文化的含義。
《蓍艾》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蓍艾」。
古時候,「蓍艾」一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1. 在古代中國,人們常常使用蓍艾來進行蔔筮以預測未來。
2. 她準備了一束新鮮的蓍艾,以祭奠祖先。
1. 蓍杖:指使用蓍草制成的蔔筮工具。
2. 艾草:指艾的一種品種,用于制作艾絨等。
3. 艾灸:一種中醫療法,使用艾絨燃燒熏烤身體特定部位。
蓍草、蔔筮、祭祀
科學、現代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