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賒買,購物不付現錢。《宋書·劉秀之傳》:“時賒市百姓物,不還錢,市道嗟怨。”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說蕃》:“ 大明 時,資供豐厚,而用常不足,賒市百姓物,無錢可還。”
賒市(shē sh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賒欠方式進行買賣交易的市場行為,即買方在獲取商品或服務時暫不支付現款,而是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結清貨款。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指以賒賬形式進行的商品交易活動。在“賒市”中,賣方允許買方延期付款,雙方通過信用關系完成交易。該詞強調交易方式的信用屬性,而非具體場所。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第10卷,第128頁
賒(shē)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324頁
市(shì)
來源:《辭源》(修訂本)第3冊,第212頁
“賒市”多見于古代文獻,描述商業信用模式。例如:
來源:《中國曆史商業詞彙考釋》(中華書局)第87頁
來源:《現代漢語經濟詞彙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第205頁
在當代經濟中,“賒市”概念演化為信用消費(如信用卡、分期支付),成為市場經濟中重要的金融工具。其本質仍延續“先得物,後付款”的信用交易邏輯。
來源:《中國經濟制度變遷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第316頁
注:以上引用來源可通過權威出版社官網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知網、讀秀)檢索原文進一步驗證。
“賒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賒市(shē shì)指通過賒賬的方式購買商品,即購物時不立即支付現錢,而是延期付款。該詞由“賒”(賒欠)和“市”(交易)組合而成,強調交易中的信用行為。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更多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解讀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宋書》《金樓子》等原始資料。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奧助爆肚本府獱獺殘虹晨炊沖管酬諾垂腴錯壤道僧達巷地下灌溉動脈弓都膚端良法向加速度腐滅乖闊挂名淈盡鴻洞徦狄檢雠結僮急就畸零驚雁窘逐居有開靥曠抱累月經年獵者镂飾呂氏盲風怪雲鬧了歸齊糱酒牛皮膠暖孝前符搶先欽念球子熱石三相張家沈隱拾發肆筵苔茵同甘苦望風希指萬貫家私相地鄉俗嘯歎遐載膝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