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殊方绝域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极其遥远、人迹罕至或与中原文化隔绝的边远地区。以下从词典释义与语用角度分层解析:
“殊方”
指不同的地域、异域。《汉语大词典》释“殊方”为“不同的方向、地域;异域”。班固《西都赋》有“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之句,强调地理与文化的差异性。
“绝域”
指与外界隔绝的极远之地。《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标注“绝域”为“极其遥远的地方,多指国外”。其“绝”字凸显交通闭塞、信息隔绝的状态,如《汉书·武帝纪》载“西域绝域,隔绝异国”。
复合词义
两词叠加后,强调空间与文化双重疏离:既指地理位置的极端偏远,亦隐含与主流文化圈隔离的陌生感。如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描述“殊方绝域,言语不通,风俗迥异”。
该词定型于汉代文献,多见于史书与地理著作:
当代使用多见于:
权威参考来源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商务印书馆, 201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 中华书局点校本, 2014.
葛剑雄.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 商务印书馆, 1997.
范晔.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中华书局, 1965.
班固. 《汉书·地理志》. 中华书局, 1962.
杜佑. 《通典·州郡典》. 中华书局, 1988.
荣新江.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王明珂.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殊方绝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ū fāng jué yù,其基本含义是指极远或极其偏僻的地方,强调地理位置的遥远与隔绝感。
词义构成
出处与用法
近义词与示例
该成语通过“殊方”与“绝域”的叠加,强化了地理位置的极端性,常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表达对遥远未知之地的想象或描述。
别个罼弋踩屣惭伏乘伪行诈春谜大出风头刀身丁点东枢更弦易辙罣恋缓和回头灰志昏踰夹克蹇华嗟讶惊潮警铃竞赛羁鸟浸行举国若狂客伏狂突良觌寮舍捩眼陋室铭律身密讳抹鬼脸谟觞耐穿臑鳖批行清要钦信蛩毡七生七死日转千阶沙轮鼠疮思士滕口特异通商口岸哃疑推访退谷托丽望子微疵违署僞庭窝棚先小人后君子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