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令告诫。《汉书·宣帝纪》:“朕既不明,数申詔公卿大夫务行宽大,顺民所疾苦。”
“申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申诏”指申令告诫,即通过官方文书或口头传达的方式重申命令、警示或规范。该词常用于古代帝王或朝廷对臣民的训示,强调法令的严肃性。
经典出处
出自《汉书·宣帝纪》:“朕既不明,数申诏公卿大夫务行宽大,顺民所疾苦。”
此句意为:皇帝自谦能力不足,多次告诫官员要施行宽大政策,顺应百姓需求。
词性分析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申诏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向皇帝或上级提出请示或报告的文书。它是古代官员或臣子用来对皇帝请求谕旨或请示事项的正式文件。
申诏的拆分部首是示(礻)和言,示部表示礼仪,言部表示语言交流。它的总笔画数是12画。
申诏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礼制体系。它在古代宫廷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官员或臣子需要向皇帝或上级报告重要事宜时,会以书信的形式写下申请或请示,也就是所谓的申诏。
申诏的繁体字形为「申詔」。
在古代,申诏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康熙字典》中,申的写法为「漢」,詔的写法为「⿰言㳟」。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书法风格,对于字形的书写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
1. 官员们在朝廷上提交了申诏,请求皇帝的批准。
2. 他以申诏的形式向上级请示,希望能够得到指导和支持。
组词:申请、诏令、诏书、奏章、请示、报告。
近义词:奏章、奏折、表章。
反义词:批复、准许、命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