睨望的意思、睨望的详细解释
睨望的解释
窥望;斜视。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有 浙 人 温体仁 者,揣天子意,自为书,讼言羣臣朋党,得召对。对时, 体仁 钩挑詬誶,数睨望颜色,伏叩头为侧媚曲谨状。天子大悦,趣立以为相。” 丁玲 《“牛棚”小品三章》:“当你们一群人扫完广场回来,而我们在门廊之中,我们就可以互相睨望,互相凝视,互相送过无限的思念之情。”
词语分解
- 睨的解释 睨 ì 斜着眼睛看:睨视。睥睨。 偏斜:“日方中方睨”。 笔画数:; 部首:目; 笔顺编号:
- 望的解释 望 à 看,往远处看:望见。眺望。张望。望尘莫及(喻远远落后)。望风捕影。 拜访:看望。拜望。探望。 希图,盼:期望。欲望。喜出望外。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望族。名望。声望。威望。 向,朝着:望东走。
网络扩展解释
“睨望”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基本释义与发音
- 读音:nì wàng(拼音标注)
- 结构:由“睨”(斜视)和“望”(注视)组成,字面意为“斜眼注视”。
2.核心含义
- 中性描述:指斜视、窥望的动作,如暗中观察或不经意地看。例如丁玲作品中“互相睨望”表达隐秘的思念。
- 情感色彩:更多时候带有负面情绪,如鄙视、不满或轻蔑。如《司成公家传》中“数睨望颜色”暗含谄媚之态,而查字典解释则明确指向“看不起或不满”。
3.使用场景
- 文学描写:用于刻画人物神态,如表达隐晦的情感(思念、不满)或特殊动作(窥探、斜视)。
- 日常语境:需谨慎使用,因隐含贬义,可能适用于讽刺或批评场景,如“他睨望对方,露出不屑神色”。
4.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斜睨、窥视、侧目(均含“非直视”之意)。
- 区别:“睨望”更强调“斜视+注视”的组合动作及潜在情绪,而“侧目”多指因畏惧或厌恶不敢正视。
5.权威参考
- 沪江词典(2011)和查字典(2024)均收录该词,但后者将其归类为成语,可能因语境演变导致定义差异。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情感倾向。
网络扩展解释二
《睨望》的意思
《睨望》是一个动词词汇。它指的是悄悄地、用斜着的眼神或间接地眼睛看着某人或某事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睨望》的部首是目部,拆分为“目”和“尼”两个部分。
它的总笔画数为13画。
来源
《睨望》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人们常用这个词来描述看得不太明显或者稍微隐蔽的目光注视。
繁体
《睨望》的繁体字为「睨望」。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以《睨望》为例,古人写作「聂望」。
例句
1. 他偷偷地往我这边睨望了一眼。
2. 她眼睛斜着,睨望着远方的海洋。
组词
1. 睨视:用斜着的眼神注视。
2. 双眸:两只眼睛。
3. 瞥视:用眼睛稍微看一眼。
近义词
1. 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2. 瞪视:用大大的眼睛凝视。
3. 扫视:从左到右或上到下迅速地看一遍。
反义词
1. 省视:看得不仔细或者不够认真。
2. 忽视:不给予足够的注意或重视。
3. 掠视:匆匆地扫视一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