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蚕绩蟹匡的意思、蚕绩蟹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蚕绩蟹匡的解释

《礼记·檀弓下》:“ 成 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 子皐 将为 成 宰,遂为衰。 成 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 子皐 为之衰。’” 郑玄 注:“蚩兄死者,言其衰之不为兄死。如蟹有匡,蝉有緌;不为蚕之绩,范之冠也。”谓养蚕吐丝要筐,蟹壳似筐而与蚕筐无关。用以比喻弟弟虽穿孝而不是为了哥哥。后因以“蚕绩蟹匡”比喻名不副实。 郑观应 《盛世危言·农功》:“ 孔子 策 卫 曰:‘富之教之。’其时为邑宰者,蚕绩蟹匡,著有成效。近世鲜有留心农事者。”亦省作“ 蚕蟹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又蚕蟹鄙谚,貍首淫哇,苟可箴戒,载于礼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蚕绩蟹匡(cán jì xiè kuāng)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现多用于比喻行事颠倒本末、不合常理。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与用法:


一、成语释义

  1. 字面拆解

    • 蚕绩:指蚕吐丝结茧,引申为纺织之事(蚕丝是制衣原料)。
    • 蟹匡:指蟹的背壳(匡通“筐”,形似筐状),与蚕丝无关。

      字面矛盾:蟹壳无法用于纺织,强行关联显荒谬。

  2. 完整释义

    比喻将无关事物牵强联系,或行事本末倒置,强调行为逻辑的混乱与不合理性。

    例:他让厨师去修电路,简直是蚕绩蟹匡。


二、典故出处

  1. 《礼记·檀弓下》(战国至西汉)

    原文记载:

    “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

    汉代郑玄注:“蟹匡者,背壳似筐,然非为蚕所设”,指出蟹壳与蚕丝本无关联,讽刺强行联系的荒谬性。

    来源:《礼记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清代考据学佐证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十五考辨:“蟹匡非所以裹蚕”,进一步明确其比喻义。

    来源: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三、权威词典收录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义:“喻名不副实或两不相干之事。”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8卷第102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标注为书面语词,释义:“比喻事物名实不符或毫无关联。”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第120页。


四、易混淆词辨析


五、典型用例

  1. 学术批评(现代语境):

    “用物理学公式解读古诗韵律,实属蚕绩蟹匡。”

  2. 历史评述(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宋人以禅理论兵法,蟹匡蝉緌,徒增笑耳。”


参考文献

  1. 典籍原文:

    《礼记·檀弓下》(收录于《十三经注疏》,阮元校刻本)。

  2. 古代注疏:

    郑玄《礼记郑注》,清代孙希旦《礼记集解》。

  3. 现代辞书:

    《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源流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蚕绩蟹匡”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二、出处典故

三、引申含义

  1. 名实不符:指名义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如弟弟穿丧服并非为兄长哀悼,而是另有目的。
  2. 两不相干:强调事物间看似关联(如蟹壳形似筐),实则无内在联系。

四、用法示例

五、近义词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礼记》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鳌戴襃睦奔败贬骨笓篱战格补漏订讹儳和处裁出空脣辅相连纯淑點派典租多方讹以传讹鄂舟烦杂绀坊告难给驿刮地皮华节疆里奬题僭异晋职灸灼几席继宗军法从事寇讐狂背来日大难泪水连昏接晨连牛陋室空堂蒙事面粉蝥贼平乱帡幪巧宦琪花瑶草砂礓讪论山氓绳络笙庸时徇双鱼钥天下乌鸦一般黑铁蒺藜骨朵铁骑同姓委羸蚊子祥金襄阳礮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