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以斗宿、牛宿连称斗牛,故以“连牛”隐指斗宿。 唐 骆宾王 《久客临海有怀》诗:“练光摇乱马,劒气上连牛。” 陈熙晋 笺注:“劒气,用《晋书·张华传》‘ 吴 有劒气上彻斗牛’事。案: 吴 地斗分野,故曰连牛也。” 唐 骆宾王 《上司列太常伯启》:“登小 鲁 之巖,辨练光於曳马;临大 吴 之国,识宝气於连牛。”
“连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星宿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连牛”指代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即南斗六星)。因古代常将相邻的斗宿与牛宿并称“斗牛”,故以“连牛”隐指斗宿。这一用法多见于唐代诗文,如骆宾王在《久客临海有怀》中写道:“剑气上连牛”,即借用“连牛”暗喻斗宿,与“剑气上彻斗牛”的典故呼应。
“练光摇乱马,剑气上连牛。”(骆宾王《久客临海有怀》) “临大吴之国,识宝气于连牛。”(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
现代汉语中“连牛”已极少使用,主要作为古汉语研究或诗文赏析的词汇。部分字典(如《汉语辞海》)仍保留其释义。
若需进一步了解二十八宿或唐代天文文化,可参考相关古籍或天文史研究文献。
连牛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用绳索固定或牵引牛。
例如,在农村,人们常常使用绳子将牛拴在农田或者牛棚里,以防止它们四处乱跑。
连牛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
- 连(辶部 + 尞):表示行走的样子
- 牛(牜部):表示牛的意思
连牛总共有12画。
连牛最早来源于《说文解字》,并被收录在《康熙字典》中。连牛的字形如下:
在繁体字中,连牛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
在古时候,连牛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具体的写法可能因时代和地域不同而有所变化。
1. 他们用绳子将牛连牛,防止牛跑掉。
2. 昨天我帮忙把牛连牛,牵到田地里去。
可以使用连牛组成一些相关的词汇:
- 连根连牛:表示连带着连续走。
- 牵牛花:一种藤本植物,也叫圣诞藤,花朵形状像牛口。
- 牵牛绳:用于牵引牛的绳子。
近义词:
- 牵牛
- 牢牛
反义词:
- 释放牛
- 断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