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升仙的意思、升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升仙的解释

亦作“ 昇僊 ”。1.得道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 黄帝 能治世致太平,而又昇仙。”《旧唐书·李抱真传》:“有 孙季长 者,为 抱真 鍊金丹,紿 抱真 曰:‘服之当昇僊。’”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四千五百馀年元鹤》:“ 甘肃 有 崆峒山 , 黄帝 访道之地, 广成子 所居也。 广成子 既昇仙,所养元鹤一双留此不去。”

(2).称人死去的婉辞。 前蜀 韦庄 《洛阳吟》:“胡骑北来空进主, 汉皇 西去竟昇僊。”《廿载繁华梦》第十一回:“太太不好了!四姨太太却昇仙去了!”


见“ 昇仙 ”。


(1).成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有 项寧都 学道升仙,忽復还此, 河东 号曰 斥仙 。”

(2).旧时谓人死亡。 唐 韦应物 《逢杨开府》诗:“ 武皇 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升仙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层核心含义,均与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及语言演变密切相关:


一、字面本义与道教内涵

“升”指上升、腾空,“仙”指长生不死的神灵。 该词最早用于描述道教修炼者通过服食丹药、修炼内丹或德行圆满后,肉体或灵魂飞升天界、超越生死的宗教理想。例如:

《抱朴子·内篇》记载:“服神丹令人寿无穷已,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龙,上下太清……皆曰仙去。”

道教认为修行者突破肉身限制后,可“白日飞升”或“尸解成仙”(肉体蜕解,元神升天),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所述淮南王刘安“鸡犬升天”的传说。


二、文学隐喻与死亡婉辞

在古典文学中,“升仙”常以浪漫化修辞隐喻死亡,尤指德高望重者离世:

唐代诗人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云:“柏梁沉饮自伤神,犹闻驻颜七十春。乃知甘醲皆是腐肠物,独有淡泊之水能养人……由来在道岂在药,徒劳方士海上行。掩扇一言相谢去,如烟非烟不知处。”暗讽汉武帝求仙,实则以“升仙”暗喻其逝。

此用法延续至明清小说,如《红楼梦》中秦可卿之死被描述为“魂托凤姐,升仙归天”。


三、词义扩展与文化象征

随着语言发展,“升仙”衍生出超越凡俗、境界升华的抽象意义:

  1. 技艺登峰造极:如称书法大家“笔法升仙”,赞其艺术造诣超凡。
  2. 精神超脱:文人以“心游物外,神思升仙”表达对世俗羁绊的超越,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仙境意象。
  3. 自然意象拟人化:诗词中“松风升仙”“鹤影升仙”等,赋予自然物以仙化美感。

学术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卷第842页“升”字条、第1卷第162页“仙”字条。
  2.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三章“汉魏两晋道教丹法理论”。
  3. 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五章“道教信仰与文学意象”。
  4.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四册“词义演变与典故用例”。

注:现代语境中,“升仙”亦见于网络用语(如游戏角色升级),但其核心文化意涵仍根植于上述传统语义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升仙”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层含义,需结合文化背景和语境理解,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得道成仙
    指通过修炼道法达到超脱凡人的境界,成为仙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仙人被视为拥有长生不老、神通广大的存在,升仙象征着对生命永恒和超脱尘世的追求。例如晋代葛洪《抱朴子·明本》记载黄帝“治世致太平,而又昇仙”,体现了古代对圣贤升仙的传说。

  2. 死亡的婉辞
    旧时常用作对死亡的委婉说法。如唐代韦庄《洛阳吟》中“汉皇西去竟昇僊”,《廿载繁华梦》中“四姨太太却昇仙去了”。


二、文化象征与使用场景


三、相关典故与实例


四、语义辨析

“升仙”既承载传统文化中对生命超越的向往,也在不同语境中衍生出丰富意涵。具体释义需结合文本背景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挨闹豹幨爆趠补休参奏乘钓春秀词癖的礰灯球调革滴骨段位发皇张大繁緑风乌否塞伏骥鼓畅贵验过失含蓄红玉浑化酒酣局僚开锣考道刻着箜篌引老虎窗凉轩辽东半岛灵虬陵遟鸾环緑毛么凤緑石砚冒嫌勉喻岷山牧奴脑瓜纳质恁的拍案叫绝陪顿配割起慄生遂时宪书师尊守卫索诃誊録所铁市刓团详刑销熔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