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取仁或义以成其道。《礼记·表记》:“道有至,有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 郑玄 注:“考,成也,能取仁义之一成之。”
(2).研求应遵之道。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阁下閒居杜门,应酬稀简,时从 竹如先生 考道问业,想见切磋之乐。”
考道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为动词性短语,指通过实践验证学说或理论的行为,本义源自《礼记·中庸》"考诸三王而不谬"的引申义,包含考察验证与治学实践双重内涵。《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补充其特指对儒家经典学说的实践性验证,常见于宋明理学文献。
二、源流考辨 该词构词法属联合式合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分别解"考"为"老也,从老省丂声","道"为"所行道也",在词义演变中逐渐融合为学术验证概念。清代段玉裁注特别指出该词在朱子学派中的特殊用法,指代"即物穷理"的实证过程。
三、用法示例
近义词汇包含稽古、证理、格物等,反义词为空谈、虚论。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保留于学术考证领域,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考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考”指考核、研求,“道”指途径、规律或思想体系()。组合后的“考道”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取仁或义以成其道
源自《礼记·表记》:“道有至,有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郑玄注:“考,成也,能取仁义之一成之。”指通过践行仁义来完善道义体系()。
研求应遵之道
如清代曾国藩《复陈虎臣书》中“考道问业”的用法,意为探究学问与应遵循的规律()。
“考道”既有古代“研求道义”的哲学内涵,也衍生出“考核选拔”的实用意义。具体释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等古籍或现代语义解析()。
谤駡本末倒置璧诰嗔目切齿船东嫡传短装珥貂凤丝雁柱附廛高枕安卧隔日国礼禾弟怙才骄物婚纱火险枷惩箭箙戬谷矫情饰貌解鞍解惰讦施矜许今朝有酒今朝醉隽声开采慷慨陈词勘验考击科斗篆块煤烂帐渌池满园春密令明诏木券蹑潜拗强霈霈喷噀软款赸笑圣境绳坠沈略首实四花宋杜太和殿擿抉听鼓外祟王良无乐香墨闲靓仙霞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