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时宪书的意思、时宪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时宪书的解释

即时宪历。 清 代因避 高宗弘历 讳,改称“时宪书”。《清史稿·时宪志一》:“今节气之日时刻分与太阳出入昼夜时刻,俱照道里远近推算,请刊入《时宪书》。”《红楼梦》第六二回:“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共总成一句话。”参见“ 时宪历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时宪书是清代对官方历书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定义与起源
    时宪书即清代修订的官方历书,其前身是“时宪历”。该名称源自《尚书·说命》中的“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意为遵循天象制定历法,体现统治者对天道的尊崇。

  2. 改名原因
    清乾隆年间,为避高宗“弘历”名讳,将历代通用的“历书”改称“时宪书”。例如《清史稿》和《红楼梦》中均有此称谓的记载。

  3. 内容与用途
    作为官方历法载体,时宪书记录节气、昼夜时刻、日月食推算等天文数据,并包含农事指导、吉凶禁忌等传统内容。清代钦天监负责修订,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与民间生活。

  4. 历史演变

    • 唐代已有雕版印刷历书(如乾符四年历书),宋代称“通书”,清代定名“时宪书”。
    • 近代在港台地区演变为《通胜》,融合更多民俗内容。

补充:现存最早的完整历书为汉代《汉武帝元光二年历书》(出土于长沙马王堆),而唐代《樊赏家历》是早期印刷历书的代表。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时宪书

时宪书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为记录时代法规和政治制度的书籍。 -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词语“时宪书”可以拆分为“时”、“宪”和“书”三个字。其中,“时”字的部首是“日”,总笔画数为十;“宪”字的部首是“宀”,总笔画数为宫;“书”字的部首是“又”,总笔画数为四。 - 来源: “时宪书”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根据《尚书》记载,古代的政治宪章和法律规定会被记录在特定的书籍中,以供官员和民众参阅和学习。这些书籍就被称为“时宪书”。 - 繁体: 在繁体字中,词语“时宪书”的字形和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笔画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 -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以“时宪书”为例,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时”字的下部多会写成“日”;“宪”字的“宀”旁多会写得更加封闭,形似“室”;而“书”字的“又”部会写得更加扁平。 - 例句: 1. 这部《时宪书》记录了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 2. 在古代,只有少数人能够阅读《时宪书》。 - 组词: 时代、宪法、书籍、记录、法规等。 - 近义词: 政治宪章、制度记录、法律文献等。 - 反义词: 虚构故事、小说、非法规定等。

别人正在浏览...

案情敝恶避坐才难琤琤打春导读诋嬉东学杜口吞声杜陵杰顿积杜园迩室访查幡斿发泄凤凰弓奉头负冒抚盘黼筵官桂贵友孤军深入还京乐核批河阳色红窗听后丞候禽假窃惊扰济涉巨苽居留掯勒宽政来祀乐玩怜慜丽属秘馆贫贤齐次汽划子顷间穷根琼华宴塞雁摄音十年内乱霜露之疾私拷谈空说幻天下太平托爱乡巴佬相纷相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