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得地的意思、得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得地的解释

(1).得到土地。《左传·成公二年》:“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而紓于难,其荣多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是彊 秦 而弱 赵 也。”

(2).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艺文类聚》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沉约 《高松赋》:“鬱彼高松,栖根得地。” 唐 杜甫 《病柏》诗:“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 宋 曹组 《好事近·梅》词:“ 江 南得地故先开,不待有飞雪。”

(3).谓发迹。 元 李寿卿 《伍员吹6*箫》第四折:“我父亲其时便説,有一子是个村廝憨郎,久以后你须得地,略把眼照覻休忘。” 元 无名氏 《马陵道》楔子:“ 庞涓 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絶恩絶义的人。”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得地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得地”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得地”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其含义丰富且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出发,其核心释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适得其所;获得适宜的处所或环境

    这是“得地”最核心的含义。“得”指获得、得到,“地”指地方、处所、环境。组合起来强调事物或人找到了最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位置或条件。

    例证:

    • 《荀子·议兵》:“古者汤以薄(亳),武王以镐,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无它故焉,能凝之也。故凝士以礼,凝民以政;礼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谓大凝。以守则固,以征则强,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诗》曰:‘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此之谓也。” 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诗·商颂·长发》文。‘载发’,《毛诗》作‘载旆’。此‘发’字疑误。‘遏’,《诗》作‘曷’,古字通。此言汤、武之兵,以仁义为本,故能凝民聚力,所向无敌,是‘得地’之效也。”(此处“得地”指汤、武得其根据地,能有效凝聚力量)
    • 杜甫《枯棕》诗:“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啾啾黄雀啅,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仇兆鳌注:“此见枯棕而伤民困,言其‘得地’本可成材,无奈遭于兵火耳。”(棕树本应在适宜之地生长成材)
  2. (植物)得到适宜的土壤生长

    由核心含义引申,特指植物扎根于肥沃或适宜的土地,得以茁壮成长。

    例证:

    •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槐)既‘得地’,生长迅速,木材坚韧,用途广泛。”(强调槐树种植在合适的地方生长快、材质好)
    • 王建《主人故亭》诗:“旧时闻处‘得地’栽,新树初成花自开。”(新栽的树在合适的地方成活开花)
  3. 得势;显达;获得有利的地位或权势

    此义项由“获得适宜环境”引申而来,指人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或占据有利的社会、政治地位。

    例证:

    • 《朱子语类》卷十三:“问:‘君子小人,如何可以识别?’曰:‘君子小人,只是看其心术如何。心术好,便是君子;心术不好,便是小人。不必看他地位高低。有地位高而心术不正者,是小人;有地位低而心术正者,是君子。然亦有小人‘得地’,便作威福;君子失位,则无所施其能。’”(此处“得地”指小人获得权势地位)

“得地”一词的核心在于“得其所宜”。无论是人、物还是植物,其核心含义都指向获得或处于最适合自身生存、发展或发挥作用的处所、环境或地位。其含义由具体的物理空间(适宜的土地)延伸至抽象的社会空间(有利的地位、权势)。理解此词需结合具体语境,但其“适得其所”的内涵贯穿始终。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得地”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得到土地

指在政治、军事或交易中获得领土或土地资源。例如:


2.获得适宜生长的环境

多用于植物或事物在合适条件下繁盛生长。例如:


3.发迹、显达

指人通过机遇或努力获得地位提升。例如:


现代使用注意

需区分“得地”作为独立词语与结构助词“的、地、得”的用法。作为助词时:

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文献和现代语法解析,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出处,可查看相关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拔类保生倍经敝蠹冰球才皃抽贯串街走巷捶笞椎轮楚水巴山从祖祖母道大莫容牒籍風懷伏生革枭躬先士卒规谟过去未来浑似叫阵竭尽径骏金华省进门盏决徒郡王勘箭赖学滥刑连旬捩柂剺栎硫酸亚铁抹媚木軨女郎花屏慑蒲绒圻界穷核求愆阒尔散赐商韩杓角施关时果食盐守晚霜收疏绝态浓檀施跳虱头龙瓦查尿溺文巧仙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