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赞成;同意。 宋 欧阳修 《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是时 赵普 为相,四方奏疏不可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輒出而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称君为能。”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 孝宗 念公族家故人子,赡智蚤立,异顾待。屡奏事殿上,漏常下数刻,所论意合,无不肯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孙必振》:“ 孙 尚无言,众不待其肯可,视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
“肯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赞成、同意,常见于古代文献和正式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肯可”由“肯”与“可”二字组合而成,两字均有“同意、认可”之意,叠加后强调对某事的明确赞同。例如: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
肯可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来表示乐意、愿意的意思。它由肯和可两个字组成。
肯字的部首是⺼(月字底部),可字的部首是口。肯字的笔画数为5,可字的笔画数为5。
肯可这个词源于古文《诗经·小雅·小旻》中的一句:“时靡有亲,肯侪尔类。”意思是相似的人是不愿搀扶的。从此引申为愿意、乐意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肯可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肯可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汉字略有不同,但具体的形体在资料中未能找到。
1. 我肯可为你付出一切。
2. 他肯可接受那个工作机会。
1. 肯定:表示对某事的确认、肯定。
2. 可能:表示事情可能发生的可能性。
愿意、乐意、情愿
不愿意、不情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