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耒的意思、负耒的详细解释
负耒的解释
《孟子·滕文公上》:“ 陈良 之徒 陈相 ,与其弟 辛 ,负耒耜而自 宋 之 滕 。”后以“负耒”指背负农具,从事农耕。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诗:“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执竿而钓,徵聘不来;负耒而耕,公侯靡屈,何其高也。” 清 顾炎武 《夏日》诗:“眷此负耒勤,羡彼濯流还。”
词语分解
- 负的解释 负 (負) ù 驮,背(坕 ):负米。负疚。负重。如释重负。负荆请罪。 担任:担负。负责。负累(噄 )。负罪。负荷。忍辱负重。身负重任。 仗恃,依靠:负隅顽抗。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遭受:负伤。负屈
- 耒的解释 耒 ě 〔耒耜( 古代称犁上的木把。?)〕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 笔画数:; 部首:耒;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负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负耒”字面指背负古代农具耒耜(耒是木制翻土工具,耜是铲头),最初描述农耕场景。后引申为承担重任或艰巨任务,比喻肩负责任的状态。
二、出处溯源
源自《孟子·滕文公上》记载:“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描述战国时期陈相兄弟背着农具迁徙至滕国从事农耕的情景,成为该词的典故来源。
三、引申与使用
- 农耕代称:如陶潜诗句“日入负耒还”,直接指代农作;
- 责任象征:南朝徐陵文“负耒而耕,公侯靡屈”,暗喻隐士自食其力、不屈服权贵的气节;
- 现代用法: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强调承担压力或使命,如“企业家负耒前行”。
四、字义拆解
- 负:背负/承担(如“负荆”“负责”)
- 耒:特指古代曲木农具,后泛指耕作
建议需要古文例句或近义词(如“荷锄”“肩担”)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负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负耒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思是“扛着犁”。在农耕社会中,农民是用木耒拉着犁进行耕作的,负耒便表示承担着这个重责。
拆分部首和笔画
负耒的部首是负,是从人字旁而来。它的总笔画数为13。
来源和繁体
负耒一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演变过程中的古籀文,后来演变为楚简和秦简,最终形成了现代汉字负耒。而在繁体字中,负耒的写法为負耒。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负耒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在金文中,负耒的写法是“贝”,表示为植物树叶的形状;而在大篆中,负耒的写法是“口”,表示为一口罩住的形状。这些古代写法所代表的意义与现代汉字的负耒相似。
例句
1. 农民们负耒着,辛勤耕作着土地。
2. 他挺胸负耒,一副自信的样子。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负重、负担、负责、负隅顽抗
近义词:扛着犁、驮着犁
反义词:甩开犁、放下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