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逸的意思、傲逸的详细解释
傲逸的解释
高傲放纵;高傲超逸。《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军国事皆与 彧 筹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平原祢衡传》:“﹝ 禰衡 ﹞恃才傲逸,臧否过差,见不如己者不与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诃剌侘国》:“其形伟大,其性傲逸,有恩必报,有怨必復。”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慎东美 字 伯筠 ,秋夜待潮于 钱塘江 ,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对月独饮,意象傲逸,吟啸自若。”
词语分解
- 傲的解释 傲 à 自高自大:骄傲。傲岸(形容性格高傲)。傲骨。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傲视。高傲。孤傲。 藐视,不屈:傲然。傲霜斗雪。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逸的解释 逸 ì 跑,逃跑,逃逸。奔逸。 散失:逸散。逸史。逸事。逸闻。 安闲,安乐:安逸。逸乐(安乐)。以逸待劳。闲情逸致。 超过一般:超逸。逸兴(宯 )(超逸豪放的兴致)。逸趣。逸致。逸品(超脱绝俗的艺术品
网络扩展解释
“傲逸”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气质特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
指“高傲放纵”或“高傲超逸”,包含双重特质:
- 高傲:强调对自我能力的强烈自信,甚至带有轻视他人之意;
- 放纵/超逸:表现为不受世俗规则或外界约束,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状态。
-
延伸特质
根据文献用例,可进一步细化为:
- 有恩必报,有怨必复(如《大唐西域记》描述);
- 独立思想与行动,如陆游笔下对月独饮、吟啸自若的形象。
二、文献用例
-
历史人物描写
南朝裴松之注《三国志》以“恃才傲逸”形容祢衡,反映其因才华而蔑视世俗评价的态度。
-
文学意象塑造
宋代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通过“意象傲逸”描绘文人超然物外的风骨。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两类情境:
- 积极层面:褒扬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独立人格(如逆境中保持自信);
- 消极层面:批评过度自负、缺乏人际包容的行为(如祢衡“见不如己者不与语”)。
提示: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现代解析,可参考汉典、百度百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傲逸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形容一个人自信而高傲的态度和行为。下面是关于傲逸的更多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傲逸由“厶”和“土”组成,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傲逸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频率较低,但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具有自豪和自尊的态度。
繁体字: 傲逸的繁体字是「傲逸」。
古时汉字写法: 在古代,傲逸的另一种写法是「傲懌」,这种写法更少见。
例句:
1. 他笔挺地站立在舞台上,展示出傲逸的气质。
2. 她不愿屈居他人之下,总是保持着傲逸的姿态。
3. 他的傲逸让他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组词: 傲逸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例如「傲逸自持」、「傲逸不群」。
近义词: 傲逸的近义词包括「傲慢」和「自负」。
反义词: 傲逸的反义词可以是「谦虚」和「谦逊」。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