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傲逸的意思、傲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傲逸的解释

高傲放纵;高傲超逸。《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军国事皆与 彧 筹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平原祢衡传》:“﹝ 禰衡 ﹞恃才傲逸,臧否过差,见不如己者不与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诃剌侘国》:“其形伟大,其性傲逸,有恩必报,有怨必復。”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慎东美 字 伯筠 ,秋夜待潮于 钱塘江 ,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对月独饮,意象傲逸,吟啸自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傲逸是汉语复合词,由"傲"与"逸"两个语素构成。从《汉语大词典》释义来看,"傲"指傲慢不逊,"逸"含超绝、放纵二义,合指性格狂放不羁、行为不受拘束的特质。该词常见于古代典籍,多用于描述文人名士的处世风范,如《晋书·隐逸传》载"阮籍傲逸,志气宏放"即为此类典型用例。

词义发展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最初特指魏晋名士的疏狂品性,如《世说新语》记载嵇康"傲逸太过";唐宋时期演变为对文人风骨的褒扬,苏轼《与米元章书》赞其"傲逸之气,足以盖世";明清后渐含贬义,《红楼梦》评点本中"傲逸太过反成轻狂"的批注,反映语义色彩转变。

近现代辞书释义呈现多维阐释:《辞海》(第七版)定义为"傲慢放纵,不拘礼法";《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则强调"清高洒脱的文人气质"。这种释义差异体现了传统语义与现代认知的融合。相关词语"傲诞""傲达"等,可参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比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傲逸”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气质特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高傲放纵”或“高傲超逸”,包含双重特质:

    • 高傲:强调对自我能力的强烈自信,甚至带有轻视他人之意;
    • 放纵/超逸:表现为不受世俗规则或外界约束,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状态。
  2. 延伸特质
    根据文献用例,可进一步细化为:

    • 有恩必报,有怨必复(如《大唐西域记》描述);
    • 独立思想与行动,如陆游笔下对月独饮、吟啸自若的形象。

二、文献用例

  1. 历史人物描写
    南朝裴松之注《三国志》以“恃才傲逸”形容祢衡,反映其因才华而蔑视世俗评价的态度。

  2. 文学意象塑造
    宋代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通过“意象傲逸”描绘文人超然物外的风骨。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两类情境:

  1. 积极层面:褒扬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独立人格(如逆境中保持自信);
  2. 消极层面:批评过度自负、缺乏人际包容的行为(如祢衡“见不如己者不与语”)。

提示: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现代解析,可参考汉典、百度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榜青贝玉不礲不错察选晨禽驰勑侈饰当路塞单孑定谳地窝子东序顿堡飞禽丰厖风宪官伏波俯仰无愧感目贵识裹肚花菜花岗岩地貌坏钞黄箓斋鹄岭检促解放静密酒卢开析陵懱落红面呈冥果暮景泥饰平渐遣官桑干设计升高市引说啰说皂厮滥送礼陶津桐花烟吐贺陀罗尼门王安石伟举五天汙洼无涯相樛县师小菜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