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故态的意思、故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故态的解释

(1).老脾气;旧日或平素的举止神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光 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 君房 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諛顺旨要领絶。’ 霸 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宋 叶适 《故大宗丞高公墓志铭》:“公由此坐废,即復具野航,出没圩圲如其故态,不少介吝。”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 高宗 李治 都屡次地告戒他,但不改故态。”

(2).泛指从前的状况。 宋 陆游 《跋<花间集>之二》:“会有倚声作词者,本欲酒间易晓,颇摆落故态,适与六朝跌宕意气差近,此集所载是也。”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四五:“这段故事的时期,大概在 ************ 八6*6*年到十一二年之间,到现在我写这个故事,一切局面已经不是前几年的故态。”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故态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故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旧日的情形或态度,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恢复原有的、通常带有某种习惯性或本性特征的状态。以下从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旧日的情状或态度

    指过去一贯的行为方式、性格表现或事物原有的形态。常与“复萌”连用为“故态复萌”,强调旧习气重新出现。

    例:他戒赌半年后,近日又故态复萌。

  2. 本性的自然流露

    隐含对某种固有特质(常含贬义)的指代,如懒散、轻狂等难以改变的习惯。

    例:纵经规劝,其傲慢故态仍未收敛。


二、词源与古代用法


三、现代用法与搭配

  1. 固定搭配

    • 故态复萌:中性偏贬,指老毛病再度发作(如:戒烟者复吸)。
    • 不改故态:强调顽固坚持旧习(如:屡教不改)。
  2. 语境特征

    多用于书面语及正式评论,常见于社会批评、行为心理学等领域,暗含对“积习难改”的无奈或讽刺。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旧日的情形或态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2. 《汉语大词典》

    引清·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一遇故态,勃然而兴。”佐证其历史语义。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

  3. 《古代汉语字典》

    解析“态”字本义为“姿态”,引申为“习性”,与“故”结合强化时间延续性。

    来源:中华书局,2005年修订版。


五、例句解析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

“然故态殊不稍减,亦可叹也。”

此处“故态”批判旧文化势力顽固存续,体现词汇的批判性应用。


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故态”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旧日的举止态度
    指一个人过去或平素表现出的脾气、神态或行为方式。例如《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中记载,汉光武帝刘秀称严光为“狂奴故态”,形容他放荡不羁的旧日性情。

  2. 泛指过去的状况
    也可用于描述事物从前的状态或情形,如宋代陆游在《跋<花间集>》中提到的“摆落故态”。


二、典故与用法


三、例句参考

  1. 郭沫若在分析杜甫时提到:“高宗屡次告诫他,但不改故态。”
  2. 老舍在小说中写道:“一切局面已非前几年的故态。”

总结来看,“故态”既可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质,也可指代事物历史状态,常见于文学和历史文献中。若需更多用例,可参考《后汉书》或相关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楼亭卑下标同伐异波流茅靡豺心摴博帝阊陡削端慧薾靡梵僧分宵达曙汾阳佛义父舅公敛刮马儿诡言锢送海城化蛇昏黝火兜墙胡绳接连金翅擘海军乐队开舘勘测科判狂誖跨虚棱台敛避六疾馆利趾缕罗马后驴前秘轨明艳年齿鸟言排轧骈匝樵歌轻民清锐蕲蛇珊瑚礁胜缘蛇蟠赎取蒜酪苏兴唐菖蒲土浆窝窝囊囊洿沮鲜英颉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