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抵赖,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责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僧人明知事已露出,混赖不过,只得认道:‘委实杀了妇人是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我们众人听得的,怎么混赖得?”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一:“他要无理混赖,**可不像从前的衙门,不论他是多么厉害的人,犯了法,都敢治他的罪?”
(2).诬赖,硬说别人做了坏事。《红楼梦》第六一回:“前日那两篓还摆在议事厅上,好好的原封没动,怎么就混赖起人来?”
(3).硬把别人的东西蒙混作自己的。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他要混赖俺家私哩。”《三国演义》第五四回:“ 子敬 中 诸葛 之谋也!名为借地,实是混赖。”《水浒传》第四九回:“﹝知府﹞把 解珍 、 解寳 押到厅前,不由分説,捆翻便打,定要他两个招做混赖大虫,各执钢叉,因而抢掳财物。”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混赖汉语 快速查询。
“混赖”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抵赖责任
指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过失,推脱应承担的责任。例如《二刻拍案惊奇》中提到:“僧人明知事已露出,混赖不过,只得认道:‘委实杀了妇人是的。’”()
现代用法如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中:“我们众人听得的,怎么混赖得?”()
诬陷他人
指无中生有,硬将过错归咎于他人。《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提到:“前儿那两篓还摆在议事厅上,原封没动,怎么就混赖起人来!”()
冒认财物
指通过欺骗手段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如《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中,孙权称刘备借荆州为“名为借地,实是混赖”()。
在部分语境中,“混赖”被解释为成语,形容不务正业、贪图享乐的生活方式,强调依赖他人而不自立()。例如:“他整日混赖度日,毫无进取之心。”
不同来源对“混赖”的释义侧重不同,建议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解释。如需完整例句或出处,可参考《二刻拍案惊奇》《红楼梦》等文献()。
《混赖》是一个常用于口语中的词语,意为贪得无厌、不知足。形容一个人偏爱占便宜、得寸进尺的行为。
《混赖》由混木并录组成,属于中文词语中的形声字。
其中,“混”字的部首是“水”,它的笔画数为11;“赖”字的部首是“贝”,它的笔画数为12。
《混赖》这个词语是中国汉语中的一个口语俚语,源于方言。它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贪婪、不知足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混赖」的写法与简体字一样,没有变化。
在古时候,混赖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其中,“混”字的古写形式为「渾」,而“赖”字的古写形式为「賴」。
1. 他真是个混赖的家伙,从来不满足于自己所得到的。
2. 这个人太混赖了,总是想着怎么占别人的便宜。
混赖没有常见的常用组词。
近义词有:贪得无厌、贪婪、不满足。
反义词有:知足常乐、满足、知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