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俗例的意思、俗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俗例的解释

[conventional way] 指民间的风俗习惯

按俗例守岁

详细解释

(1).犹惯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恭勤公》:“告曰:‘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肩舆到门。道有远近,必日昃始归,徒苦傔从,无益也。’”

(2).民间的习俗。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邗江 俗例,设酒肴于死者之室,一家尽出,谓之‘避眚’;以故有因避被窃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俗例”是汉语中用于描述特定社会环境下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或传统惯例的词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定义,俗例指“民间相沿成习的风俗惯例”,其核心特征包括非强制性、地域性和传承性。

从语义构成看,“俗”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习也”,强调习惯的普遍性;“例”则指可供参照的规则模式,二者组合形成“被普遍遵循的惯例模式”这一完整概念。这种语言结构反映了汉语词汇构成中的偏正关系特点。

在应用层面,《汉语大词典》将俗例细分为三类:①岁时节令相关习俗(如春节拜年);②人生礼仪规范(如婚丧嫁娶流程);③特定行业规矩(如传统手工业行规)。这些惯例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代际传承,构成地方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民俗学概论》特别强调俗例具有“活态传承”特性,既包含稳定传承的核心要素,也会随时代变迁产生适应性调整。例如传统婚礼中的“三书六礼”在现代社会已简化为象征性仪式,体现了俗例与时俱进的演变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俗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俗例”指民间的风俗习惯或惯例,通常用于描述某一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的传统行为规范。例如,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提到:“邗江俗例,设酒肴于死者之室,一家尽出,谓之‘避眚’”,即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地方丧葬习俗。

2.词义解析

3.文献出处

清代文献中多次出现该词,如昭槤《啸亭杂录》记载:“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肩舆到门”,反映节日期间的官场惯例。

4.近义词与用法

近义词包括“习俗”“惯例”等。其用法多与地方文化相关,常见于描述婚丧嫁娶、节庆仪式等场景。

5.其他变体

方言中偶见“俗例儿”的用法(如),但使用范围较窄,多指世俗禁忌或仪节。

“俗例”是描述民间传统习俗的典型词汇,兼具历史文献依据和现实文化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可参考《浮生六记》《啸亭杂录》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八厢鳖臑宾属璧坐玑驰臣衞吹篪颠实邸阁地老天昏斗姆咄欪二十四友废缺凤掖格制诡问豪横黑间黄金坞回延噭号吉朔客商狂饮暴食劳步老虎班牢骚满腹联电蛮儿毛丁毛公蒙灭灭祀拈周试晬浓桃艳李辟地泼言语蜣转黔落欠资清飈驱遏龋痛燃灼柔穣神仓饰兵失畴试儿世海他人送暖偷寒松爽素冰同心合意兦聊婉言谢绝五显灵官衔检写效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