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罐。 唐 唐彥謙 《梅亭》詩:“丁寧速賒酒,煮栗試砂瓶。” 宋 楊萬裡 《豌豆》詩:“砂瓶新熟 西湖 水,漆櫑分嘗曉露腴。”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砂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砂瓶”指用砂土燒制的陶罐,屬于古代常見的容器,常用于盛放液體或食物。其名稱來源于材質(砂土)與器型(瓶狀)的結合。
唐代詩人唐彥謙在《梅亭》中寫道:“丁寧速賒酒,煮栗試砂瓶”,描述用砂瓶煮栗子的場景;宋代楊萬裡《豌豆》詩中也提到“砂瓶新熟西湖水”,體現了砂瓶作為烹煮工具的用途。
部分來源(如)提到“砂瓶”可比喻“心地善良但柔弱的人”或“易碎品”,但此釋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用法。
現代漢語中,“砂瓶”更多作為曆史詞彙出現,實際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詩文注解或古代器物研究領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高權威性來源。
《砂瓶》是一個漢字詞語,它包含了指代瓶子材質的“砂”和器物形狀的“瓶”兩個字。砂瓶顧名思義,即指用砂子制成的瓶子。
《砂瓶》的拆分部首分别為“石”和“爻”,其中“石”作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與石頭相關的含義;“爻”作為右邊的部首,用于指示與天、地、人之間的關系有關的字。整個詞語的總筆畫數為15畫。
《砂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砂是一種顆粒較粗的沙土,瓶則指容器狀物體。砂瓶是一種制作于古代的容器,主要用于盛放液體或其他物品。在繁體字中,《砂瓶》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砂瓶的漢字寫法是有一些變化的。其中一種寫法為“砂甁”,表示用砂土制成的甁(瓶子)。另一種寫法為“砂坪”,源于方言稱呼,坪即平地,用砂子建成的平地容器。
1. 她從老屋中發現了一隻古老的砂瓶,裡面裝滿了金币。
2. 這個砂瓶的紋路非常精美,可以作為擺件收藏。
3. 我們用砂瓶盛放了新鮮的鮮花,屋子裡立刻充滿了芬芳的香氣。
組詞相關的詞語包括:花瓶、酒瓶、藥瓶、玻璃瓶、空瓶、漏瓶。
近義詞:花盆、容器、罐子、壺。
反義詞:漏鬥、漏勺、漏網之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