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东陵 瓜。 邵平 , 秦 故 东陵侯 , 秦 亡后,为布衣,种瓜 长安 城东 青门 外,瓜味甜美,时人谓之“东陵瓜”。见《三辅黄图》卷一。后世因以“邵平瓜”美称退官之人的瓜田。 唐 杨炯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诗:“亭逢 李广骑 ,门接 邵平 瓜。” 宋 陆游 《贫病戏书》诗之三:“尽日溪边艇子斜,治生不种 邵平 瓜。” 明 刘基 《绝句漫兴》之二:“寒暑又随风日转, 东陵 谁种 邵平 瓜。” 林学衡 《白下晤梓琴喜赠兼示觉生瑞星》诗:“新进争陈 娄敬 策,故侯漫种 邵平 瓜。”亦省称“ 邵瓜 ”。 清 黄立世 《粉蝶儿·自述》套曲:“一泓秋水泛蒹葭,最赏心安枣 邵 瓜。”
“邵平瓜”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人物邵平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历史背景
邵平原为秦朝东陵侯,秦亡后成为平民,在长安城东青门外种瓜。因其瓜味甜美、瓜皮五色,被时人称为“东陵瓜”。
后世以“邵平瓜”代指退隐官员的田园生活,象征淡泊名利的态度。
典籍出处
典故最早见于《三辅黄图·卷一》,后成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唐代杨炯、宋代陆游等均引用过此典。
字面构成
由姓氏“邵”、形容词“平”(表平静)、名词“瓜”组成,字面可理解为“邵平种的瓜”。
引申意义
比喻隐士或退隐官员的田园生活,亦用于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例如陆游诗句“尽日溪边艇子斜,治生不种邵平瓜”。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看《三辅黄图》原始文献或相关诗词解析(来源:、3、4、7)。
《邵平瓜》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指能够平衡并满足各方面需求的人或物,也可以形容一个人处事周全,懂得权衡利弊。
拆分部首和笔画:邵(左丨右几个丶又)+ 平(丨下丶)+ 瓜(⺾丨⺺丶一)。
来源:《邵平瓜》源自《二十四孝图》中的一个故事。邵平,即邵康节,他小时候父母双亡,他靠卖瓜为生,同时恪守二十四孝的道德操守。后来,因为他的孝心感动了地神,所以每卖一瓜,他都会得到双倍的回报,因此邵平瓜也成为了一个象征权衡利弊、满足各方面需求的成语。
繁体写法:邵(邵)+ 平(㝎)+ 瓜(瓜)。
古时候汉字写法:这个词在古代是以繁体字形式存在的,与现在的写法略有不同,邵(堯)+ 平(朋)+ 瓜(瓜)。
例句:他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到了邵平瓜,始终保持了平衡。
组词:邵家瓜范、平衡、满足、需求。
近义词:权衡利弊、公允。
反义词:偏颇、不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