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红鲜的意思、红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红鲜的解释

(1).红米;红稻。 唐 杜甫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仇兆鳌 注:“ 江 浙 人谓红米曰红鲜。” 唐 杜甫 《茅堂检校收稻》诗之一:“红鲜终日有,玉粒吾未慳。” 仇兆鳌 注:“稻有红白二种,红鲜,红稻种名。”

(2).指鱼。 晋 潘岳 《西征赋》:“红鲜纷其初载,宾旅竦而迟御。” 唐 张松龄 《渔父》词:“钓得红鲜劈水开,锦鳞如画逐鉤来。” 元 张斛 《寓中江县楼》诗之七:“松薪炊白粲,水蔓繫红鲜。”

(3).色红而鲜艳。 唐 张祜 《江南杂题》诗:“碧瘦三稜草,红鲜百叶桃。” 前蜀 牛希济 《临江仙》词之七:“橘林霜重更红鲜。 罗浮山 下,有路暗相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红鲜”是汉语中兼具色彩与状态描述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本义指色泽鲜亮的红色物体 《汉语大词典》指出,“红鲜”最早用于形容鱼类的鲜艳色泽,如唐代杜甫《丽人行》中“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句,后世注家释“红鲜”为“鱼色红而鲜明”。明代《正字通》亦将“鲜”训为“鱼名”,强调其色红润的特征。

二、引申为泛指鲜艳的红色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现代用法,将“红”定义为“像鲜血的颜色”,“鲜”指“鲜明、明亮”,组合后表示“明亮而纯净的红色”。如描述“红鲜的旗帜”“红鲜的果实”等用法,常见于文学作品中。

三、诗词中的特殊意象 在古典诗词中,“红鲜”常构成复合意象,如宋代杨万里“红鲜高下照横塘”描绘荷花,清代纳兰性德“红鲜绿水天然色”写春景,均通过颜色鲜亮度传递生命活力。该用法在《全唐诗词语通释》中有专项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红鲜”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1.红米/红稻

指红色的稻米品种,常见于古代诗词中。例如:

2.指鱼

古代文学中常以“红鲜”代指鱼类,尤其形容鱼身色泽鲜艳。例如:

3.色红而鲜艳

形容物体颜色鲜明、富有生机。例如: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古典文献或诗词赏析中。若用于人名(如提及),则可能分别取“红”的吉祥寓意与“鲜”的明洁之意,但需结合具体文化背景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暗疏柏梁白汤白头相并悲恋北陆伯公不想道惭栗长年三老谗喙道长争短低廉抖抖擞擞枫墀符牒芙蓉镇挂緑柜员好看核定扈辇简圭狡巧惊寤浸化禁戎捐身蒯屦离度轮回道络驿不絶禄胙率古马上公蜜官暋作恼恨溺盆子狃捷剽伤匹好平易近民批挞破天亮繦抱钦奉清骾清丽权准省循肃泐太漠天征頽氓宛宛问课小爷叔谢役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