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廓广阔。 明 何景明 《述归赋》:“眺元宫之閴旷兮,倚俢城之曲隅。”
“阒旷”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qù kuàng,其核心含义为空廓广阔,常用来形容空间或环境的空旷、寂静与辽远。以下是详细解析:
明代文学家何景明在《述归赋》中写道:“眺元宫之阒旷兮,倚俢城之曲隅”,通过“阒旷”描绘出宫殿的宏伟与空旷()。
如需更全面的扩展信息(如古籍用例),可参考来源网页的详细解析()。
阒旷是一个汉字词语,以形容词的方式使用,意思是宽阔辽远、空旷荒凉的样子。阒旷的拆分部首是门字旁和山字头,分别是阝和山。阒旷共有15个笔画。
阒旷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见于《诗经》中的《邶风·静女》:“静女其姝,巷诵其阒旷。”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幽静美丽的女子,所以可以推测阒旷在这里指的是宁静、幽静之意。
阒旷的繁体字为「閴曠」。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有所变异,阒旷的古时候写法为「闃曠」,即闃取代了现代的阒,曠取代了旷。
1. 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我感受到了一种阒旷的美。
2. 这片无人居住的草原真是太阒旷了,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阒旷的相关组词有:阒然、阒寂。
阒旷的近义词包括:空旷、广阔、辽远。
阒旷的反义词包括:狭窄、繁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