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陷阱中的尖桩。古代的一种军事防御设施。《墨子·备蛾傅》:“杜格,貍四尺,高者十丈,木长短相杂,兑其上,而外内厚涂之。” 孙诒让 间诂:“杜格义难通,疑当作柞格。《国语·鲁语》云:‘设穽鄂。’ 韦 注云:‘穽,柞格也。’柞、杜形近而误。”
“杜格”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进行区分:
指陷阱中的尖桩,用于古代战场防御。该解释在《墨子·备蛾傅》中有明确记载,并得到多个权威来源印证。
指明代官员杜格,江西赣州安远人,嘉靖年间任琼州府照磨。其事迹包括:
部分非权威来源提到“杜格”作为成语,表示“思想或行为受束缚”(如),但此用法未见于《汉典》等专业辞书,可能是对“杜”(限制)与“格”(规范)的引申误读,需谨慎使用。
建议:在正式语境中优先采用军事设施或历史人物的解释,成语用法需结合具体文献佐证。
杜格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不知道、不明白、无所适从。
杜字是由木字旁和隹字旁组成,木字旁表示与木相关的概念,隹字旁表示鸟类,总体形状为木旁右边是一个隹旁。杜字的总笔画数为5。
格字是由木字旁和各字旁组成,木字旁表示与木相关的概念,各字旁表示各种。总体形状为木旁下面是一个各旁。格字的总笔画数为9。
杜格一词的来源尚不明确,可能是古代文人用来形容某种感叹、迷惑或困惑的状态的词语。
杜格的繁体字为「杜格」。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杜、格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整体结构和意义基本保持一致。
1. 他对这个问题感到杜格,不知道怎么回答。
2. 面对突发事件,我们有时会陷入杜格的状态。
杜守、杜绝、杜撰
困惑、迷茫、不解
明白、了解、清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