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德若愚的意思、盛德若愚的详细解释
盛德若愚的解释
盛德:极高的品德;愚:愚笨。形容品德高尚的人谦逊朴实,外表看来好像愚笨的样子。
词语分解
- 盛德的解释 ∶崇高的品德君子盛德 ∶深厚的恩德足感盛德详细解释.指四时之盛气。《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孔颖达 疏:“四时各有盛时,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故云盛德在木。”.
- 愚的解释 愚 ú 傻,笨:愚人。愚笨。愚蠢。愚鲁。愚氓(愚蠢的人)。愚昧(缺乏知识,文化落后)。愚顽。愚妄。愚不可及。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不卖弄聪明,表面上好像很愚笨,亦作“大智如愚”)。 欺骗,耍:愚弄人
专业解析
"盛德若愚"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献的成语,形容品德极为高尚的人,其外在表现往往质朴无华,甚至显得愚钝。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 基本释义
- 盛德: 指盛大、崇高的德行,极高的道德修养。
- 若愚: 好像、如同愚笨的样子。
- 整体含义: 拥有极其崇高德行的人,其外表和行为常常显得谦逊、质朴,甚至有些木讷、愚笨。这并非真正的愚笨,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是道德修养达到极高境界后返璞归真的状态。其核心在于强调真正的大德之人不张扬、不炫耀,内敛深厚。
二、 深层内涵与文化渊源
- 道家思想的体现: 该成语深受道家哲学影响,特别是老子“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思想。道家推崇“无为”、“守拙”,认为最高境界的智慧与德行往往与世俗理解的聪明伶俐相反,表现为一种自然的、不刻意雕琢的“愚”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老子对孔子所言“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是此成语最直接的来源。
- 儒家修养的境界: 在儒家语境中,“盛德若愚”也体现了君子修身的高层次追求。真正的君子注重内在德行的积累(“盛德”),而非外在的浮华与机巧。这种“若愚”是谦逊、厚道、不与人争锋的表现,是“温良恭俭让”美德的自然流露。《论语》中孔子赞赏颜回“不违如愚”也有类似意味。
- 智慧与德行的统一: “愚”的表象下,实则是洞悉世事、通达人情的大智慧。这种“愚”是超越了小聪明、小算计后的通透与从容,是德行深厚带来的内在定力与平和。
三、 用法与示例
- 用法: 通常用作褒义词,形容品德高尚、修养深厚的人。常用于书面语。
- 示例:
- 这位老先生学问渊博,待人却极其谦和,甚至显得有些木讷,真是盛德若愚。
- 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默默耕耘,盛德若愚,深得同事敬重。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盛德若愚”的词条释义,强调其源自《史记》及道家思想背景。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提供该成语的出处(《史记》)及基本解释。
-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详细解析成语的出处、释义及蕴含的哲学思想。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原始文献出处:“……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网络扩展解释
“盛德若愚”是一个成语,形容品德高尚的人谦逊朴实,外表看似愚钝,实则内藏智慧。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字面解析
- 盛德:指极高的品德或深厚的德行()。
- 若愚:即“好像愚笨”,形容外表不显锋芒,甚至显得迟钝()。
2. 深层含义
此成语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对比:真正有德行的人往往低调内敛,不张扬炫耀,反而表现出谦和甚至“愚拙”的姿态()。
3. 出处与典故
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曾对孔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其容貌谦退有若愚鲁之人然。”
意为:成功的商人隐藏财货如同空无一物,君子内藏高尚品德,但举止谦逊如愚钝之人()。
4. 应用示例
- 示例句:
“他虽才华横溢,却盛德若愚,从不与人争锋。”
- 适用场景:常用于赞美谦虚、不露锋芒的智者,或劝诫他人戒骄戒躁()。
5. 关联思想
与道家“大智若愚”“守拙”的哲学观相通,主张收敛锋芒、注重内在修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用法或背景,可参考《史记》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按覆案具白凉衫巴克什包蒙鞭镫操弦册宝馋滴滴扯掳赤松子冲帐杵搏石楚扑躭乐道礼渡越该明共济工料公约佝愗顾国贵德归期顾及国医还业寒沙横击黄间浆米酒讲锐教化交马街冲解罗叩庐烂烨炼贫僚吏利力临表马家浜文化冥冥之志命日期刻清商怨绳木生日食不重味侍官首捕遂忿岁醪宿疾頽伤闲街市鲜腆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