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誊写。《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初,内府旧书,自 高宗 时藏宫中,甲乙丛倒, 无量 建请缮録补第,以广秘籍。”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六:“ 吉甫 因出示关报,先君欲假以付吏缮録。”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四月以来,政治学院工课甚紧,考期伊邇,无暇将日记缮録呈上。”
“缮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通过以下维度综合解释:
“缮録”是一个兼具“修正”与“记录”双重行为的词汇,常见于文献整理相关语境。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新唐书》等古籍或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缮録》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修缮整理记录、编纂辑录”。它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缮”和“録”。下面分别解释这两个字的意思。
“缮”的部首是“缶”,它表示与容器、罐有关的意思。在《康熙字典》中,“缮”的部首还有一种说法是“缶”的另一个变形:“缸”。
“缮”的总笔画数是11画。
“録”的部首是“金”,它表示与金属、财富有关的意思。
“録”的总笔画数是16画。
《缮録》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自先秦以来,欲求效法者十出三二,缮其纪录者亦有三,而声名久远则只此而已。”这句话意思是说自先秦以来,有很多人都想学习前人的方法,而编纂纪录的人也有很多,但有名的却只有这么几个。
《缮録》的繁体字是《繕錄》。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缮録》一词在古代的写法为“繕錄”。
1. 他花了很多时间来缮録这本史书,使之更加准确和详尽。
2. 缮録《论语》的工作是一个庞大的项目,需要耐心和专注。
缮写、缮卷、缮写员、缮刻、文字缮写
编纂、辑录、整理
糊涂、混乱、杂乱
葆大包举宇内宾僚避正寝薄待伯昏持管吹虀春气跐住地场抵面东欧平原蛾斗二都父慈子孝该当羔犊钩镰刀跪行汉思河满子晃动哗吟毁约蹇落角鸱进本退末进导郐下拉大旗,作虎皮兰亭帖老糊涂乐悠悠栗子路食茂行目色年谷不登拍合秦祸穷夜融汇柔融散樗撒妖上半年山乐使贤任能首身分离数息述制送聘绦鈎天钧五典乌蛮鬼校工谢公岭谢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