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井蛙。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则你那自尊自贵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一折:“一任教纵横奋发,都是些井底鸣蛙。”
“井底鸣蛙”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指井中的青蛙,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隘的人。该成语强调因环境或认知局限而导致视野狭窄,常用于批评缺乏远见或自以为是的行为。
成语通过“井底”的空间局限与“鸣蛙”的喧闹形成对比,暗喻在有限认知下盲目自信的状态,提醒人们开阔视野、避免固步自封。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看钱奴》《风云会》等古籍原文。
指的是只局限在一个狭小范围内,缺乏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和视野的人。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战国时期,出自《庄子·外物》篇。在这篇篇章中,庄子用“井底的青蛙”来比喻对外界事物知之甚少的人。
《康熙字典》中认定“井底鸣蛙”的字形是由“井”和“蛙”组成的。
井的部首是“二”,整个字共3画。
蛙的部首是“虫”,整个字共11画。
在繁体字中,井底鸣蛙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井底鸣蛙的字形也有些差异。然而,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它们的意义都保持一致。
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对世界的了解很有限,真可谓是个井底鸣蛙。
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眼界狭窄
井底之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渊博、见多识广、洞悉世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