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藜芘的意思、藜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藜芘的解释

藜编的壁障。《三国志·魏志·裴潜传》“諡曰 贞侯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裴潜 ﹞妻子贫乏,织藜芘以自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藜芘"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中通常未单独收录。其含义需结合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藜”与“芘”的本义及古文献用例进行解释:

  1. 字义解析

    • 藜 (lí):指灰藿、灰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茎可做拐杖(藜杖)。《说文解字》释为“艸也”。《本草纲目》将其归为藜科植物。其意象常与粗劣、荒野相关(如“藜羹”指粗劣的食物,“藜藿”指野菜)。
    • 芘 (bì / pí):此处应读bì,是“庇” 的通假字,意为遮蔽、庇护、覆盖。《说文解字》:“芘,艸也。一曰芘茮。”但作“遮蔽”解时,实为“庇”的假借。《庄子·人间世》:“隐将芘其所藾。”即用此义。读 pí 时,可指锦葵或一种有机化合物(芘),但在此词中不适用。
  2. 复合词“藜芘”的含义 综合二字本义,“藜芘”可理解为:

    • 用藜草编织或搭建的遮蔽物:指用藜这类野生植物的茎叶等材料做成的简陋棚屋、覆盖物或屏障,用以遮风挡雨或提供荫蔽。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其材质的粗劣、原始和来自自然的特性。
    • 引申义:常用来形容极其简陋、粗劣的居所或庇护之所,带有清贫、隐逸或原始生活的意味。
  3. 文献佐证与用法 “藜芘”一词可见于古代文献,多用以形容隐士或贫寒者的居所环境:

    • 《晋书·隐逸传·孙登》有载:“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 无室庐,掘地为窟,得藜芘而寝焉。”此处“藜芘”即指用藜草做成的覆盖物(如草席、草棚)。
    • 后世诗文亦偶见使用,如用以形容山野简陋居所:“结藜芘以栖身”(意为用藜草搭建遮蔽物来安身)。

总结释义:

藜芘 (lí bì):指用藜草等野生粗劣材料编织或搭建成的简陋遮蔽物(如棚屋、覆盖物)。常用来形容极其粗陋贫寒的居所或庇护之所,多见于描述古代隐士或贫者生活的文献中。其核心意象在于材质的原始、自然和居所的简朴。

网络扩展解释

“藜芘”一词有两种不同的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字面含义:藜草编织的屏障

  1. 构成与用途
    由藜茎编织而成的简易壁障,常见于古代贫寒人家。例如《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记载,裴潜的妻子因家境贫寒,通过“织藜芘以自供”维持生计。

  2. 植物特性
    “藜”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用,全草可入药,茎部常用于编织生活用具。

二、比喻含义:形容品德与才华

  1. 引申来源
    网页提到“藜芘”曾被用来比喻文学作品如“美丽的花朵”,后逐渐引申为对品行高尚、才华出众者的赞美。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见直接例证,可能是现代对词语的引申解读。

三、读音与易混淆点

若在古籍或历史文献中遇到“藜芘”,通常指藜草编织的屏障;若用于形容人,则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比喻扩展,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建议优先参考《三国志》等原始文献的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闭伏草木柴虒澄瀛吃钉子雌剑词手丹矸大任帝灵戙维费辞飞矢干岗割肉补疮狗追耗子广柑管是含素颢汗回氐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讲斤头讲耨交部接口锦素基准苦言辽东白鸖灵厖楼阁镂榥名臣民庶谬然内哄便人掊攟裒率气眼曲线运动苫次上法烧埋钱社会意识牲糈声学蜃台时贵湿肉伴乾柴石妖熟嫺随邪天号梃棒往轨完全洿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