钐利的意思、钐利的详细解释
钐利的解释
锐利;锋利。 唐 杜牧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诗:“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釤利筋骨轻。” 唐 皮日休 《公斋·新竹》诗:“圆紧珊瑚节,釤利翡翠翎。”
词语分解
- 钐的解释 钐 (釤) ā 一种金属元素,灰白色,有放射性,稀土金属。 姓。 钐 (釤) à 割庄稼的刀:钐镰;钐刀(均指把儿很长的大镰刀)。 抡开镰刀割:钐草。钐麦。 大铲。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
- 利的解释 利 ì 好处,与“害”“弊”相对: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 使顺利、得到好处: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与愿望相符合:吉利。顺利。 刀口快,针尖锐,与
网络扩展解释
“钐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物体的锐利、锋利。以下为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刀剑、器具等尖锐或锋利的特性。例如唐杜牧诗中用“头脑钐利”形容思维敏捷,借锋利之意比喻机敏。
- 构词方式:由“钐”(本义为大镰刀,引申为锋利)与“利”组合,形成并列结构,强化锋利的概念。
2. 文学用例
- 唐代诗歌:常见于文学作品,如皮日休《公斋·新竹》以“釤利翡翠翎”形容竹叶如翡翠鸟羽毛般尖利;杜牧诗句则通过“筋骨轻”与“钐利”呼应,暗喻身姿矫健。
3. 现代使用
- 使用场景:现代汉语中已较少见,多见于古籍或研究文献中,属于生僻词。其含义与“锋利”“锐利”基本等同,但更具文学色彩。
4. 注意区分
- 与“钐”的金属义项区别:“钐”单独使用时指稀土元素Samarium(符号Sm),但“钐利”中的“钐”仅取古义“锋利”,二者无直接关联。
总结来看,“钐利”是古汉语中描述锋利的书面词汇,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指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诗文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钐利——一个充满锐气的词汇
意思:钐利是一个富有锐气的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具有锐利、尖锐的特点或特征。它常常用来形容刀剑、文字等具有锋锐、锐利的特质。
拆分部首和笔画:钐利这个字由钅(钇)和利两个部首组成。其中,钅(钇)是指的金属钇,而利是指的利益、利用,表示取金属钇制成的工具能够为人们带来利益。
来源:钐利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徐无鬼》之中。古时候人们制作刀剑非常重视它的锐利程度,为了表达刀剑的锐利,就形容为“钐利”。
繁体:钐利这个词汇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釤利」。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钐利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写法为「钇利」。
例句:
- 这把刀真是太钐利了,一刀下去竟然没有任何阻力。
- 他的笔法非常钐利,一举一动都展现了他的才华。
- 这篇文章的用词锋利,一钐利就能击中读者的心。
组词:钐利(形容词)、钐刃(名词)、刀锋所指、一字千金。
近义词:锋利、尖锐、利索、敏锐。
反义词:钝、迟钝、钝化。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