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离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 宋 陈与义 《墨戏》诗之一:“併入晴窗三昧手,不须辛苦读《骚经》。” 清 黄遵宪 《放歌用前韵》:“不然痛饮读《骚经》,望 衡 九面浮 湘 舲。” 柳亚子 《题屈大夫遗像》诗:“ 张楚 亡 秦 计已讹,《骚经》一卷自嵯峨。”
“骚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骚经”是《离骚》的别称,特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长篇抒情诗《离骚》。这一名称源于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将《离骚》尊称为“离骚经”,后逐渐简化为“骚经”。
《离骚》的地位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与《诗经》并称“风骚”,成为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名称由来
王逸在注解《楚辞》时,将《离骚》视为经典(“经”),故称“离骚经”。后世文人沿用此称,如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写道:“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
“骚经”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代称,更成为屈原精神(如忧国、高洁)的象征,常见于文人咏怀或评论楚辞的语境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离骚》原文及其影响,可参考《楚辞》相关研究文献。
《骚经》这个词是一个网络流行语,起源于中国大陆。它的意思是指一种具有煽动性、色情或低俗内容的诗歌或文章。
根据《康熙字典》,骚经的部首是马,总笔画数为11。
《骚经》一词最早出现在网络论坛中,用来描述帖子或文章的内容质量低劣、低俗或煽动性强。后来,这个词逐渐在社交媒体中广泛流传,成为一种用来调侃或嘲笑某些文章的方式。
骚经的繁体写法为「騷經」。
在古代汉字中,骚经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古籍《说文解字》,其古字写法为「
䯂」。
他写的文章真是一篇典型的骚经,内容低俗缺乏思想价值。
骚逼、骚货、骚扰、骚动
低俗文、煽动性文章、恶俗帖子
优秀文章、高雅诗歌、正能量帖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