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关市的意思、关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关市的解释

[border market] 关隘与市场。古代指设在交通要道的集市。后来专指设在边境同外族或外国通商的市场

详细解释

(1).位于交通要道的市集。《周礼·天官·大宰》:“七曰关市之赋。” 贾公彦 疏:“王畿四面皆有关门,及王之市廛二处。” 宋 苏辙 《御试制策》:“凡今百姓所为,一物以上,莫不有税。茶、盐、酒、铁、关市之征,古之所无者,莫不并行。”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然而涓涓之水,后来成了江河,和私田不能不取赋一样,关市也就不能不征税了。”

(2). 汉 代专指设在边境上的互市市场。《魏书·临淮王谭传》:“ 汉 与胡通,亦立关市。”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昨夜 匈奴 骑兵,突然袭击,放兵抢劫 汉 朝商队,将货物一扫而空,又乘风纵火,将关市烧毁。”

(3).指关市的征税。《逸周书·大聚》:“泉深而鱼鳖归之,草木茂而鸟兽归之,称贤使能、官有材而士归之,关市平商贾归之。”《新唐书·崔融传》:“时有司议关市,行人尽征之。” 宋 王安石 《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法利害见寄》诗:“已云困关市,且復搔林藪。”

(4).指边境上的通商。《史记·匈奴列传》:“ 孝景帝 復与 匈奴 和亲,通关市,给遗 匈奴 ,遣公主,如故约。”《资治通鉴·汉高后四年》:“有司请禁关市铁器。” 胡三省 注:“ 汉 於边关与蛮夷通市,谓之关市。”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坚决主张与 汉 和亲,与 汉 朝通关市,研究 汉 朝的文治,归顺 汉 朝。”

(5).指掌管关市的官吏。《韩非子·内储说上》:“关市乃大恐,而以 嗣公 为明察。”《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二年》:“﹝ 衞嗣君 ﹞又使人过关市,赂之以金,既而召关市,问有客过与汝金,汝回遣之;关市大恐。” 胡三省 注:“此盖赂掌关市之官。《周礼》: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 战国 之时,合为一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关市"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历史语义,其核心含义可从古代行政制度与商贸活动中溯源。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解释,"关市"原指古代官府在交通要道设立的关卡与市场,是兼具军事防御与贸易管理职能的特殊场所。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其中"门"指城门关卡,"市"为交易市场,两者共同构成边境贸易管理体系。

在具体历史实践中,"关市"具备三层延伸含义:其一指边境关隘处的互市贸易,《汉书·匈奴传》记载"匈奴贪,尚乐关市",说明汉代已通过关市开展民族间物资交换;其二为税收管理机构,唐代《通典·食货志》详述关市令职责包括"掌禁末游,察奸伪",具有稽查走私、征收商税的功能;其三衍生为特定商贸形态,宋代《太平御览》引《三辅黄图》称"直市在富平津西南,亦谓关市",特指长安城郊定期举办的大型市集。

现代汉语中,"关市"作为历史词汇仍保留在学术研究领域,《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将其定义为"古代于边境关隘所设的贸易市场",常见于民族经济交流史研究文献。需注意的是,该词与当代"海关""自贸区"等概念存在制度沿革关系,但不宜直接等同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关市”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境:

一、基本含义

  1. 关隘与市场的合称
    原指古代设在交通要道的集市,兼具关卡与贸易功能,如《国语·齐语》提到“关市几(稽)而不征”,即对过往商品仅稽查而不征税。秦代《关市律》也规范了此类市场的管理。

  2. 边境贸易市场
    汉代后多指边境与外族或外国通商的互市,如西汉与匈奴的“胡市”,交易物品包括中原的丝绸、粮食与匈奴的牛马、皮革。《魏书·临淮王谭传》记载“汉与胡通,亦立关市”即为此类。

二、历史演变

三、其他含义

四、文献参考

相关记载可见《周礼》《国语》《魏书》及汉简等史料,具体案例包括汉匈关市贸易、唐代边市政策等。

别人正在浏览...

变古易常边客璧彩避丁避蛊不是玩的不鲗溜成材楚楚有致淡洁达仕登手登脚订久要地心说端阳放语怪不到拐卖挂墙憨呆号外华月夹间椒举矫诈捷报频传疥虫惊慑经苑捐金抵璧看差克勒夸显魁梧郎位梨筒利足满世间甿俗棉毯妙足貊头年成褰树清芬群氓日南至儒俊十行诏食用筮择守生顺溜溜踏蹬弹丝陶煦铜牌仙典详细先人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