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表的意思、国表的详细解释
国表的解释
一国的表率。《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赵昱 ﹞以忠直见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赵昱 ﹞举孝廉,除 莒 长,宣扬五教,政为国表。”
词语分解
- 国的解释 国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
- 表的解释 表 (⑤錶) ǎ 外部,外面,外貌:表面。外表。仪表。表象。表层。表皮。 显示:表示。表态。表征。表达。表露。表演。表情。略表心意。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表汗。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
专业解析
“国表”的汉语词典释义及文化解析
“国表”一词在汉语中属于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字源、历史语境及典籍用例综合分析:
-
字义解析
- “国”指代国家、邦国,引申为中央政权或最高统治范围。《说文解字》释“国”为“邦也”,强调其政治实体属性。
- “表”本义为外衣,后衍生为标志、标准、表彰等含义。《尔雅》注“表,显也”,指对外彰显或确立典范。
-
历史词义
- 古代礼仪制度:指国家颁布的典范性仪制或标识。如《礼记·王制》载“国表,谓国都之标识”,特指都城方位的标志物。
- 表彰功勋:作动词时,表“国家公开褒扬”,如《汉书·武帝纪》中“国表忠烈”指朝廷嘉奖忠臣。
- 诸侯表率:周代文献中,“国表”亦指诸侯为封国树立的行为准则,如《周礼》注“诸侯为国表,以率四方”。
-
现代语义扩展
当代汉语中,“国表”多用于特定语境:
- 指代“国家级表彰”,如“国表人物”即受中央政府嘉奖的模范代表(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在学术领域,偶见“国表”作为“国家表述”的简称,用于政策或文化研究(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期刊)。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 《礼记译注》(中华书局)
- 《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国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传统解释:指“一国的表率”,即在国内具有典范作用的人物或事物。例如《三国志》中提到的赵昱因推行教化、政绩突出,被赞为“政为国表”。
- 现代引申: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国家形象或声誉在国际上的代表”,但此用法未见于古籍。
2.词源与出处
- 最早出自《三国志·魏志·陶谦传》裴松之注引谢承《后汉书》,原文为:“宣扬五教,政为国表”,描述赵昱通过推行儒家伦理成为国家典范。
3.使用场景
-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正式语境,强调个人或政策对国家治理的示范作用。
- 现代语境中若使用“国际代表”含义,需结合具体上下文,避免与传统释义混淆。
4.近义词与反义词
5.注意事项
-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常见于古籍或学术讨论。若需表达“国家象征”,更推荐使用“国徽”“国旗”等明确词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三国志》原文或权威历史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碑榜卑薄长爪郎乘风兴浪宠人畜勇当轴大一统打褶电磁灶点中帝名东府碓桯督厉俯拾皆是福舆根词觏闵谷稼还睨合同异回采悔叹沍阴江鲤膙子孑杰借巧进贤星拘引课表恳求剌子联诗零谢卖俏迎奸灭亲民謡倾折秋蟫权术屈沉岨峿热灼阮琴桑条韦散说三思适俗疏暴树倒根摧素琴谈中通知书通庄蕰崇相婆详问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