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以云为盖。 南朝 宋 何承天 《鼓吹铙歌·临高台》:“倾霄盖,靡电旌,降彼天涂穨窈冥。” 元 郭翼 《天台行·送友人》:“羽人霄盖,拥旌节,雨衣云带双翱翔。”
“霄盖”是一个汉语词汇,常见于古代诗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霄盖(拼音:xiāo gài)指以云为车盖,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天空或神仙出行的场景,带有浪漫的意象。
该词多用于古典诗词或文学描写,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形容神仙、超凡之人的行迹或自然天象的恢弘画面。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如“凌霄之志”“干霄蔽日”),可参考词典中的扩展内容。
霄盖是一个表示天空的词语。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霄"是表示天空、宇宙的意思,"盖"则是指天空的顶盖。霄盖可以形容天空的辽阔、广袤、高远。
霄盖的第一个字"霄",它的部首是雨,总共有21个笔画;第二个字"盖",它的部首是皿,总共有9个笔画。
霄盖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小戎》这首古代诗歌中,描述了壮士在战争中追求胜利的气概:“勉勉我闻由霄盖,壮士所以戒不饱。”这里的"霄盖"指的是天空高远广阔的景象,体现了壮士心中远大的志向和追求。
霄盖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霄蓋」。
在古代汉字中,“盖”一字的写法相对简单,与现代写法基本一致;而“霄”的写法则有所不同,古时候的写法是“霄皃”,现代有稍有变化。
这座山峰高耸入云,看起来宛如连绵不绝的霄盖。
霄降、霄骞、风霄、夜霄等。
苍穹、天穹、天幕。
地底、地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