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茅栋的意思、茅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茅栋的解释

亦作“茆栋”。茅屋。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茅栋啸愁鴟,平冈走寒兔。” 唐 杜甫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资》诗:“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 宋 孙觌 《春事》诗:“茆栋依林出,松扉傍水斜。”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蒙恩主崇禧再用前韵》词:“服兰佩,结茅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茅栋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意蕴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用茅草覆盖屋顶的房屋,特指简陋的屋舍。以下从词义、文化内涵及权威引用角度详细解析:


一、本义解析

  1. 字义构成

    • 茅:指茅草,古代常见的廉价建筑材料,用于覆盖屋顶。
    • 栋:本义为屋脊的主梁(《说文解字》),引申为房屋整体。

      合称“茅栋”,即茅草屋顶的屋舍,强调其质朴、简陋的特性。

  2. 建筑特征

    茅栋以天然茅草为顶,结构简单,多见于古代平民或隐士居所。其建造方式在《营造法式》中有“编茅苫盖”的记载,体现早期民居的实用性与自然适应性。


二、文化象征与文学意象

  1. 隐逸与清贫的象征

    古代文献常以“茅栋”代指隐士或寒士的居所,传递超脱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如《宋书·隐逸传》载:“结茅栋而栖遁”,凸显其与世俗繁华的对比。

  2. 诗词中的意境载体

    杜甫《课伐木》诗云:“茅栋盖江槎”,以茅栋的简朴反衬自然野趣;谢灵运《山居赋》亦用“茅栋”描绘山野隐居生活,赋予其恬淡闲适的美学意蕴。


三、权威文献佐证


四、语义演变与现代使用

“茅栋”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但常见于古典文学研究及历史建筑论述中。其衍生词“茅屋”“茅舍”仍保留相近含义,而“茅栋”因更具书面语色彩,多用于强调历史语境或文学修辞。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营造法式》(李诫,宋代官修建筑典籍)
  3. 《宋书》(沈约,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全唐诗》(清康熙年间编修)
  5. 《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茅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常见于古代诗文中对简朴居所的描写。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字词构成与基本含义

    • “茅”指茅草,常用于覆盖屋顶;“栋”指房屋的梁柱,象征建筑主体。合称“茅栋”即指以茅草为顶、结构简单的房屋,强调其朴素甚至破旧的特点。
    • 例如唐代杜甫在诗中提到“忧我营茅栋”,即描述自己为建造简陋草屋而发愁的情景。
  2. 文学意象与历史用法

    • 该词常被用于表达隐逸、清贫或自然之趣。如南朝沈约《宿东园》中“茅栋啸愁鸱”,通过茅屋与寒兔、鸱鸟的意象组合,营造出萧瑟孤寂的意境。
    • 宋代孙觌的“茆栋依林出”则描绘了山林间茅屋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画面,突显隐士生活的淡泊。
  3. 近现代延伸与成语属性

    • 现代词典将其归类为成语,除字面意义外,还可引申为对物质条件匮乏的隐喻。
    • 需注意,“茆栋”是“茅栋”的异写形式,二者含义相同,常见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中。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诗句中的用法,可参考《宿东园》《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资》等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的教育谙闲阿土生八分摆款百鍊铅绊倒捕勦逞功嗤玩从赋怠工怠媮打乱对校笃习疯癫分朋粉刷浮客府学鞲采红带花脸患害化若偃草急茬儿迹蹈积富锦心綉腹究问具保军令状咔嗒浪子曼丽猛可名城牧主那里年轻破凶钦爱奇葩伤怆商丘山野石堨师尚父说白岁费屠僇网民危椽无碍诬告咸英闟耳喜功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