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谓登记投生者的册子。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北 酆 落死名,南斗上生籍。” 前蜀 杜光庭 《骆将军醮词》:“落罪书於北府,纪生籍於 南昌 。”
"生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其核心含义指登记人口、记录生存信息的簿册或名册。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生籍"由"生"(生存、生命)与"籍"(簿册、名册)组合而成,字面指记录生者信息的户籍册。它区别于记录死者的"死籍",特指官方或特定机构(如道教)用于管理现世人口的登记档案。其核心概念是人口登记与管理。
二、详细释义与引申
指古代官府登记人口、田赋的簿册,与"户籍""丁籍"同义。例如《南齐书》中"生籍"即指民户名册,用于赋役管理。此义强调行政管理的工具性。
道教典籍中,"生籍"与"死籍"相对,指记录生者寿命、福禄的神仙名册。如《云笈七签》载:"削其死籍,著生录(籍)",象征神明对生命的掌控权。此义蕴含宗教神秘色彩。
引申为"生存的权利"或"命定的寿数"。如唐代诗文"除死籍,补生籍",即以簿册隐喻生命存续的合法性,体现天人感应的哲学观。
三、现代使用与辨析 现代汉语中,"生籍"已被"户籍""人口登记"等词取代,仅见于古籍或特定文化语境(如道教文献)。需注意与"学籍"(学生身份记录)、"党籍"(党派成员身份)等现代专有名词区分。
权威参考来源(基于经典辞书与文献):
说明:因古籍文献的原始链接多为数据库或纸质书资源(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汉典》古籍库),此处未提供具体链接以确保来源可靠性。建议通过权威学术平台(如"中华经典古籍库")检索相关条目。
“生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如下:
生籍(拼音:shēng jí)指古代宗教或民间信仰中,传说由南斗星君掌管的登记投生者信息的册子。这一概念常见于道教文献和志怪传说,象征生命轮回的秩序。
需注意与“籍贯”的区分:部分现代文本(如的例句)误将“生籍”等同于“出生地或户籍”,这属于不规范的用法。在正式语境中,表示出生地应使用“籍贯”一词。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代生死观相关的词语,可参考道教经典或唐代志怪文学。
阿纨办报拌嘴拌舌褊短毕业生草木灰慈菰胆大心小大生答问肚喃腹悲服污攻玉以石苟全性命龟箓归棹寒雀横放黄河清话筒会盟会叙户计浑古货底椒花丽句畸重狂尘烂腐连房另起炉灶力钱理值灭殒平秩乾符坤珍岐出秦谶罄笔难书倾侧倾炫契券屈招忍耻偷生使气性索米忒杀天律吐根頽俗托坟巍卬诬良为盗狎慢详照相斫书虾蠏眼遐绪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