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山胞的意思、山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山胞的解释

[Gaoshan nationality] 山地同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山胞”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台湾地区的原住民或山地同胞。这个词由“山”和“胞”组合而成,“山”指山地或山区,“胞”指同胞或同族,合起来意为“山中的同胞”,常用于历史或特定语境中称呼台湾的高山族等原住民族群。在词义上,它强调地理和文化特征,但现代用法中,由于文化敏感性和尊重,更倾向于使用“原住民”或具体族名(如泰雅族、布农族)来替代,以避免潜在的历史偏见。

从词源和用法来看,“山胞”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台湾地区,最初作为官方或民间对山地居民的统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语境。例如,在台湾的相关文献中,它被用来区分平原居民和山地族群。然而,随着原住民权利运动的兴起,这个词逐渐被视为过时或不妥,现在更注重使用尊重性的术语。在汉语词典中,它通常被归类为名词,具有地域性和历史性色彩。

权威来源方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定义,“山胞”指“台湾高山族的旧称”,强调其作为历史词汇的地位。同时,汉典(一个专业的在线汉语词典)进一步解释为“山地同胞的简称,特指台湾原住民”,并提供了详细的词义解析和用法示例。这些来源确保了内容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引用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山胞"是台湾地区历史上对原住民的特定称呼,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山胞"为"山地同胞"的简称,拼音为 shān bāo,注音符号为 ㄕㄢ ㄅㄠ。该词源于1945年台湾光复后,当局设置山地行政处时对原住民的官方称谓。

二、历史演变

  1. 1945-1994年:作为法定身份标识,特指户籍登记中符合"原籍在山地行政区内,且直系亲属登记为山胞种族"的人群
  2. 1994年后:因《宪法》修订,"山胞"改称"原住民",其中"山地山胞"更名为"山地原住民"
  3. 现代使用:该词已逐渐被"原住民"取代,现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

三、语境应用

  1. 地理关联:常用于描述台湾山地行政区的族群分布,如日月潭传说中提及"40个山胞集体出猎"
  2. 文化遗址:如太鲁阁峡谷的麒麟文化遗址、立雾溪古道等地的山胞部落记载
  3. 行政术语:早期官方文件及学术研究中作为族群分类标准

注:根据现行规范,建议使用"台湾原住民"或具体族群名称(如阿美族、泰雅族等)以符合现代用语习惯。如需查询完整历史沿革,可参考台湾地区相关行政法规及《原住民族身份法》。

别人正在浏览...

懊悔莫及白澄浆败火不登步量仓腐爨下音粗服乱头大炉弹拍答讪点缺躲头避懒芳林蜂窝煤服惨盖抹高晓声公平弓裘弓衣官声规砭过来黑心肠何限糇粻黄昏枷梢金荷今日箇框框连判疗疮剜肉六畜道罗汉果马垂靡货米狂麋鹿木兰花破律破盘前导窍窕骑牛读汉书曲体肉圆乳姥沙度善月声振屋瓦侍寝庶老思旧丘松风水月酥松题叅挺进仙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