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糇粻的意思、糇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糇粻的解释

干粮。《书·费誓》:“我惟征 徐 戎,峙乃餱粻,无敢不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糇粻”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属于古代粮食类词汇的专称,其核心含义与粮食储备相关。《说文解字》对“糇”的释义为“干食也”,段玉裁注曰“凡干者曰糇”,例如《诗经·大雅·公刘》中“乃裹糇粮”即指携带干粮远行。而“粻”在《尔雅·释言》中解释为“食也”,《周礼·地官》郑玄注提到“粻,粮也”,二者均指向粮食的本义。

二字连用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无羊》毛传“糇粻,食也”,孔颖达疏进一步说明“糇粻皆所以为行粮”。这一用法在汉唐文献中延续,如《汉书·严助传》载“丁壮从军,老弱转饷糇粻”,特指行军或远途所需的粮食补给。明清时期词义扩展,李渔《闲情偶寄》将“糇粻”引申为生活必需品的储备,体现出词汇在社会经济层面的应用。

现代汉语中,“糇粻”主要作为古语词保留在文献研究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标注为“古代指干粮”,而《汉语大词典》则补充说明其具有“储备粮”的隐喻义。该词的语义演变轨迹清晰呈现了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对粮食管理的重视程度。

网络扩展解释

“糇粻”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拼音为hóu zhāng,其基本含义为干粮。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单字拆解

    • 糇(hóu):本义指干粮,常见于古代文献,如《诗经·大雅·公刘》中“乃裹糇粮”,即携带干粮。
    • 粻(zhāng):指食粮、米粮,与“糇”组合后强化“干粮”的语义。
  2. 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古代典籍或书面语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其核心指向便于携带、储存的粮食,如行军、远行时所用。

  3. 现代关联
    现代类似概念可对应“压缩饼干”“行军粮”等便携食品,但“糇粻”更强调传统干粮的朴素性质。

若需具体例句或进一步扩展,可参考古代文献或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簿对参苓産舍成服谌容穿掘春繁大勇點墨电扫墩木詻詻房子烦数风籁敷蘂公会堂构抉呙堕髻哈喇豪芒合两为一合面候送恢夷赍具惊飈旌録景状尽夕开司米珂衞孔嘉焜黄劳止莲唱鹭鸶藤陆田没搭撒庙象浓酽呕轧平铺直叙平台仆灭佥人青春种情理难容群口词搔背扒子守刺水潭酸呻髓脑体规画圆脱素乌爨汙潴遐方绝壤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