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杀礼的意思、杀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杀礼的解释

减省礼仪。《周礼·秋官·象胥》:“凡礼宾客,国新杀礼,凶荒杀礼,札丧杀礼,祸烖杀礼,在野在外杀礼。” 唐 柳宗元 《亡姑渭南县尉陈君夫人权厝志》:“且愿杀礼,以成吾私。”《新唐书·赵憬传》:“ 寳应 中,方营 泰建 二陵,用度广,又 吐蕃 盗边,天下荐饥, 憬 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 宋 司马光 《乞节用上殿札子》:“臣闻国有凶荒,则杀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杀礼"是一个相对冷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在礼仪活动中进行简化或省略。以下是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和文献研究对其含义的详细解释:

  1. 核心释义:

    • 减省、简化礼仪。 这是“杀礼”最核心的含义。“杀”在此处意为“削减”、“减省”,“礼”指礼仪、礼节。因此,“杀礼”指在特定的情境下(如经济困难、时间紧迫、特殊事件等),对原本繁琐或完整的礼仪程序进行删减或简化,使其变得更为简朴或快捷。
  2. 具体应用场景:

    • 经济原因: 在古代,举行完整的礼仪(如婚礼、丧礼、祭祀)往往耗费巨大。当主家财力不足时,会选择“杀礼”,即省略一些非核心的、耗费钱财的环节(如减少宴席规模、简化仪式用品等)。
    • 时间原因: 某些情况下,可能因为时间紧迫或形势需要,无法按部就班地完成所有礼仪步骤,从而进行简化。
    • 特殊情境: 例如在丧礼中,若遇到特殊情况(如战争、瘟疫),也可能不得不“杀礼”以尽快完成仪式。
  3. 与“丰礼”相对:

    • “杀礼”常与“丰礼”相对使用。“丰礼”指礼仪丰盛、完备、隆重。选择“杀礼”还是“丰礼”,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条件、社会地位以及个人的意愿或客观限制。
  4. 引申理解:

    • 从字面理解,“杀”有“削弱”、“降低”之意,引申为“减省”;“礼”指仪式规范。“杀礼”即降低礼仪的规格或复杂度。
    • 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礼仪制度的灵活性,即在坚持礼的精神内核(如敬、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形式进行变通。

“杀礼”指在特定的客观条件限制下(主要是财力、时间或特殊情境),对传统礼仪程序、规模或耗费进行必要的减省和简化,使其得以在受限条件下完成。它体现了礼仪实践中的务实性和变通性。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杀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减省礼仪”,指在特定情况下简化或降低礼仪的规格。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1. 《周礼》中的定义
    据《周礼·秋官·象胥》记载,古代在五种情况下需“杀礼”:

    • 国家新建(国新)
    • 灾荒(凶荒)
    • 疫病死亡(札丧)
    • 战乱(祸烖)
    • 身处野外或他国(在野在外)。
  2. 唐代至宋代的实践

    • 唐代柳宗元在《亡姑渭南县尉陈君夫人权厝志》中提到“愿杀礼,以成吾私”,指简化丧礼以顺应个人意愿。
    • 宋代司马光主张“国有凶荒则杀礼”,强调灾年应减少礼仪开支。
  3. 诗词中的体现
    如白居易诗句“汝异下殇应杀礼”,说明在未成年者丧事中需降低礼仪规格;清代王士禄诗中“玉鱼杀礼虚幽寝”则暗指陵墓礼仪的简化。


文化意义

“杀礼”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灵活调整,尤其在资源匮乏或特殊事件中,通过简化仪式平衡礼制与现实需求。例如,国家遇灾时减少庆典开支,或丧葬中因贫弱而降低规格,均体现了实用主义思想。


近义词与相关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周礼》、唐宋文人文集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渊半袜保厘不郎鼓参左尝鼋成好尘微吃虚鸱跱丛莽岛叉倒行鵰剿飞鹊镜风人体粉墨棼翳杆塔膏剂工业电视寡俦怪恶环翊检押建元较比交穷浃宙景序疾首拒阸岠虚刻酷劳务冷澁盠顶邻亚率剌剌贸货命侣末那楼辟布皮棉迫压清颷邛竹榷关镕鍊伤官说彻殊擢随感恬畅徒弟崴磈外质危几线装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