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nan province] 中国中东部的省,简称豫。与河北、山东、安徽、湖北、陕西、山西相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7442万,省会郑州。黄河流经本省,开封、洛阳为有名古都,著名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在郑州西南的登封县。中国商品粮、棉的主要基地之一
(1).指 黄河 以南地区。具体所指范围广狭有异。《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 南曰 豫州 。”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 成周 以来, 河 南之都,惟 长安 、 洛阳 。”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其十五国中, 周南 、 召南 、 王 、 檜 、 陈 、 郑 在 河 南。”
(2). 秦 汉 时代称今 河套 以南地区。《史记·蒙恬列传》:“ 秦 已并天下,乃使 蒙恬 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 河 南。” 张守节 正义:“谓 灵 胜 等州。” 唐 张说 《将赴朔方军应制》诗:“ 汉 保 河 南地,胡清塞北尘。”
(3).省名,别称 豫 。省会 郑州市 。
河南,作为中国省级行政区名称,其含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结合地理、历史进行阐释:
一、字义解析
特指黄河。在古代汉语中,“河”专指黄河(如《说文解字》:“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后引申为大型水道通称,但在地名中保留专指属性。
方位词,指黄河以南区域。依据古代“山南水北为阳”的命名逻辑,“河南”即黄河南岸土地。
二、综合释义
河南指中国黄河中下游以南的省级行政区,全称“河南省”。其命名直接源于地理位置——大部分辖区位于黄河主干道南侧,属中原核心地带。历史上因大部属《禹贡》九州之“豫州”,故简称“豫”,象征“象之大者”,寓意丰饶之地(《周礼·职方》)。
三、权威补充
四、现代意义
今河南省是中国人口大省、农业与粮食生产核心区,省会郑州为国家中心城市,兼具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经济职能(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注:因权威词典及古籍无网络公开链接,来源标注采用出版物名称;政府公开数据引用官网可验证链接。
“河南”一词作为地理名称和行政区划,具有以下核心含义及延伸信息:
“河南”字面意为“黄河以南”,因该区域大部分位于黄河中下游南岸而得名。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源自《周礼》九州中的“豫州”)。
位置与范围
位于中国中东部(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东接安徽、山东,北邻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
地形与河流
黄河流经北部,形成冲积平原;中岳嵩山位于郑州西南的登封县,是五岳之一。
文明发源地
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均起源于此。
古都遗迹
洛阳(十三朝古都)、开封(北宋都城)等历史名城留存大量文化遗产,如龙门石窟、少林寺(禅宗祖庭)。
农业地位
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小麦、玉米等产量居全国前列,素有“中原粮仓”之称。
人口与城市
截至权威数据,人口约7442万,省会郑州为全国交通枢纽和新兴中心城市。
如需更详细数据(如最新人口统计、经济指标),可参考政府官网或权威年鉴。
百页比辰阐敷娼夫车裂湁潗充馁筹划创牌子出薪词伯促急大浑家黵改惦记电商调角放射形妇道人家负侯革法沟壑寡虑和嗊画蛇著足洄旋谏难基础课金符课儿郎罢敛翠炼丹子梁饘梨花酿鳞切麻包蛮娘每常间柰久牛角书生盘水偏缝片头启土山窝窝劭劝沙西时乖运拙十子十字守约抬头纹贪图安逸田稻缇幕偷容吴京乡伍絃外之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