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起解的意思、起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起解的解释

(1) [start sending prisoner away under escort]∶押送罪犯或货物上路

(2) [technical ability]∶本事;技能

如何嫁那矮王八?他有什么起解?——《金6*6*梅》

详细解释

(1).地方政府将钱、粮等物解送上级政府。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监当诸局》:“造会纸局,在 赤山湖 滨。先造於 徽城 ,次 成都 ,以‘蜀纸’起解。后因路远而弗给,詔 杭州 置局於 九曲池 ,遂徙。”《水浒传》第九四回:“我这里正项钱粮,兀自起解不足,东挪西撮。” 清 陆筠 《海角续编》:“ 常 ( 常熟 ) 昭 ( 昭文 )餉捐俱有粮臺 魏良卿 起解。”

(2).旧时指犯人被押送上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狱中取出 李三 解府,係是杀6*人重犯,上了镣肘,戴了木枷,跪在庭下,专听点名起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盗贼家口》:“若盗惧罪,擕家口潜逃他处被获者,未免连妻子起解,解到家口取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 裘致禄 便供家产尽絶了,然后起解充军。”

(3).京剧《女起解》的省称。 张恨水 《五子登科》第五回:“我今天是两出戏。一出是《起解》,一出是《纺棉花》。”

有出头之日;出息。《金6*6*梅词话》第十九回:“你嫁了别人,我倒也不恼,那矮忘八有甚么起解?你把他倒踏进门去,拿本钱与他开舖子。”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起解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起解"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演变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分为两类:

一、古代司法术语 指将犯人押送出发至指定地点,属法律程序环节。明代法典《大明律·刑律》记载:"凡徒流迁徙充军囚人,断决后当该官司限一十日内如法枷杻,差人管押牢固关防,发遣所拟地方交割"(来源:《大明律》刑律卷),此流程即包含起解环节。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回描述武松案时亦出现"便起解孟州牢城",印证该词在司法场景的常规用法。

二、财物押运行为 引申为押送贵重物品或赋税银两。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中"把这几两银子作盘缠,即令家属起解",此处指官方押运银两(来源:《醒世恒言》卷三十六)。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部》详载税银起解规程,要求"银匠倾销足色,押解赴司投纳",体现其财政管理功能(来源:《福惠全书》卷六)。

需注意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退出口语体系,仅存于历史文献研究及古典文学领域。《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历史词"标注,建议现代文写作优先使用"押送""解运"等替代词(来源:《汉语大词典》第9册第1134页)。

网络扩展解释

“起解”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押送犯人上路

这是最常见的含义,指旧时将犯人从一地押送至另一地接受审判或服刑。例如《水浒传》中提到“起解十万贯金珠宝贝”,或《金瓶梅》中用于形容押送过程。该用法在明清文学和司法制度中常见,如上级提审犯人时称为“审录”,押送过程即“起解”。

2.解送钱粮物资

指地方政府将税款、粮食等物资运送至上级部门。例如元代文献中记载“本日交昏入库府,直至起解时才方取”,说明其作为财政运输的职能。

3.京剧剧目《女起解》的简称

《女起解》是京剧经典剧目,讲述苏三被押解的故事,因此“起解”也代指该剧。

4.法律程序中的“提审”

在传统司法制度中,“起解”还指上级法院对下级判决的复审程序。蒙冤者通过申诉,由监察机构(如御史台)将案卷、人犯提至上级审理,这一过程称为“起解”。

5.成语中的特殊含义(较少见)

作为成语,“起解”由“起”(开始)和“解”(解释)组成,意为“解释事物的起源或由来”,但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



“起解”的核心含义与“押送”“运输”相关,多用于司法、财政或文学场景。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代,如押送犯人、运送物资,或作为戏曲名称。若需进一步了解某类用法,可参考《水浒传》《金瓶梅》等文学作品或司法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瓷备録背前面后逼逼剥剥别无长物勃壤陈米崔罗什大管待时而动二者必取其一方来放量冯相腹实袱驼告诀隔症公壻公孙拱揖古歰黑经很愎环列之尹湖北大鼓挥斧奸譌鲛珠金粟堆祭星磕打懰栗柳意漫刺磨轧拟斥腻虫女歌手庖丁爬疏缺废搉虑肉乎乎三心缮营沙屠圣教序世幻市狙漱盂太学屠劋秃鹫佗生玩弄汶阳田小箛小来小去懈场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