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art sending prisoner away under escort]∶押送罪犯或货物上路
(2) [technical ability]∶本事;技能
如何嫁那矮王八?他有什么起解?——《金6*瓶6*梅》
(1).地方政府将钱、粮等物解送上级政府。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监当诸局》:“造会纸局,在 赤山湖 滨。先造於 徽城 ,次 成都 ,以‘蜀纸’起解。后因路远而弗给,詔 杭州 置局於 九曲池 ,遂徙。”《水浒传》第九四回:“我这里正项钱粮,兀自起解不足,东挪西撮。” 清 陆筠 《海角续编》:“ 常 ( 常熟 ) 昭 ( 昭文 )餉捐俱有粮臺 魏良卿 起解。”
(2).旧时指犯人被押送上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狱中取出 李三 解府,係是杀6*人重犯,上了镣肘,戴了木枷,跪在庭下,专听点名起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盗贼家口》:“若盗惧罪,擕家口潜逃他处被获者,未免连妻子起解,解到家口取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 裘致禄 便供家产尽絶了,然后起解充军。”
(3).京剧《女起解》的省称。 张恨水 《五子登科》第五回:“我今天是两出戏。一出是《起解》,一出是《纺棉花》。”
有出头之日;出息。《金6*瓶6*梅词话》第十九回:“你嫁了别人,我倒也不恼,那矮忘八有甚么起解?你把他倒踏进门去,拿本钱与他开舖子。”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起解汉语 快速查询。
“起解”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这是最常见的含义,指旧时将犯人从一地押送至另一地接受审判或服刑。例如《水浒传》中提到“起解十万贯金珠宝贝”,或《金瓶梅》中用于形容押送过程。该用法在明清文学和司法制度中常见,如上级提审犯人时称为“审录”,押送过程即“起解”。
指地方政府将税款、粮食等物资运送至上级部门。例如元代文献中记载“本日交昏入库府,直至起解时才方取”,说明其作为财政运输的职能。
《女起解》是京剧经典剧目,讲述苏三被押解的故事,因此“起解”也代指该剧。
在传统司法制度中,“起解”还指上级法院对下级判决的复审程序。蒙冤者通过申诉,由监察机构(如御史台)将案卷、人犯提至上级审理,这一过程称为“起解”。
作为成语,“起解”由“起”(开始)和“解”(解释)组成,意为“解释事物的起源或由来”,但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
“起解”的核心含义与“押送”“运输”相关,多用于司法、财政或文学场景。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代,如押送犯人、运送物资,或作为戏曲名称。若需进一步了解某类用法,可参考《水浒传》《金瓶梅》等文学作品或司法历史文献。
《起解》是一个成语,表示解释问题或者答疑解惑。它可以用于形容解答疑惑、消除困惑的行为。
《起解》的拆分部首是“走”和“角”,拆分笔画是16画。
《起解》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书·艺文志》中的《七十二解》一书。在这本书中,起解作为七十二种艺术解法之一,代表解释解答的方法。
《起解》在繁体中的写法为「起解」。
在古代,起解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由走和角两个部首组成。
1. 老师正在起解学生的问题,希望能帮助他们理解这个知识点。
2. 他向专家咨询,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起解。
1. 解答:回答问题,给出解释。
2. 解惑:消除困惑,解释迷惑的事物。
3. 解释:对事物进行说明或阐述。
1. 解答
2. 解释
无
【别人正在浏览】